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開啟安裝“心臟”
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建設現場。 彭萊 攝
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建設現場。彭萊 攝
人民網廣州12月16日電 (張晨牧)近日,位於廣州的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以下簡稱“中通道工程”),正式開始安裝“心臟”。這個總投資超42億元的大工程,將灣區大電網分解為多個小電網,一個小區域出現故障后即可快速隔離,將停電范圍控制在小區域,避免大面積停電。
該工程計劃明年3月底投產,未來大灣區既“接得住”也“用得完”大規模新能源,廣東電網將能接納更多西部清潔水電,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工程讓企業和市民用上高質量電能的同時,在國際首開先河採用新做法降低噪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1月29日,中通道工程正式進入全面安裝階段,相當於工程“心臟”的換流閥設備開始開箱吊裝。該工程就是把相互獨立的交流電力系統通過直流實現聯網,就像“背靠背”的兩個人互相“牽手”,平時“彼此支援”,遇到無法排除的故障“隨時放手”,避免大面積停電。
換流閥的安裝環境,對“心臟”的健康跳動至關重要。“我們提前一個月對安裝環境進行驗收,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求立即整改,然后再驗收,持續反復直至完全符合要求。”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檢修試驗班高級作業員孫海說。
12月13日,中通道工程500千伏粵中換流站交流場順利啟動,進入24小時試運行階段。計劃在明年1月中下旬完成系統安裝,確保工程在明年3月30日按時投產,為提升大灣區電網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供保障。
中通道工程投資超42億元,為什麼要建設這個項目?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同時也是華南電力負荷最為集中的區域——珠三角地區負荷佔廣東全省負荷的77%。
龐大的負荷,疊加兩個自身特點,使廣東電網存在大規模斷電風險。第一個特點是距離近,500千伏變電站與輸電線路特別密集,極易造成電網短路。另一個是規模高,作為我國接受西電東送規模最大的省級電網,一旦“支流”堵塞,就會造成“干流”水位暴漲,最終“洪水泛濫”。
聯接不同區域電網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將有效幫助化解廣東電網的重大安全隱患。目前,該工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在廣州的中通道工程,聯接珠西北區域電網、珠東北區域電網﹔二是在東莞的南通道工程,聯接珠西南區域電網、珠東南區域電網。
工程建成后,在大灣區內部,原本連成一片的大電網將分解為多個不同步的小區域電網,彼此之間有“防火牆”避免“火燒連營”:一個小區域出現故障,可以快速隔離,將停電控制在小區域。在大灣區外部,還將在粵東、粵西之間建設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實現廣東東西互聯,再將大灣區電網、粵東、粵西分割成三個彼此聯通、但互不影響的區域電網。
中通道工程的建設,將大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電力安全供應保障能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建成后,大電網的抗風險能力將大幅增強,接納外區電力——特別是西部清潔水電的能力得到提升,推動跨省區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大幅提升大灣區內部電網的可控性,為促進大規模新能源的消納奠定良好基礎。
中通道工程的要求有“三高”:一是全世界首個建設在大電網負荷中心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供電可靠性要求非同一般﹔二是電網聯系緊密,動態支撐能力要求高﹔三是站址緊鄰居民區,對噪聲十分敏感,綠色環保要求高。
為了滿足市民既要用好電、又要影響少的需求,工程經過反復比選各種方案,提出換流站採用水冷、並且在室內布置,做法在同類項目之中屬於世界首次。最終,實現全站噪聲控制小於40.8分貝,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的影響。工程還打造了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單體柔性直流換流器、柔直變壓器、柔直背靠背工程,帶動了我國電力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表示,將充分發揮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的核心通道作用,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