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綜藝范式引爆娛樂圈話題
6月12日中午12點,正值微博熱搜停更時期,在幾乎無宣發的情況下,芒果TV自制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如期上線,瞬間大爆。截至6月20日,這檔綜藝已經收獲6.7億播放量,更被寄予年度綜藝的厚望。《乘風破浪的姐姐》憑什麼火?爆款綜藝是如何誕生的,自帶哪種體質?有觀點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火爆原因千千萬,而最核心的一點還是“創新”二字。而實際上,不斷創新也是爆款綜藝的必備體質。
成熟的姐姐們別有魅力
《乘風破浪的姐姐》集結了包括伊能靜、寧靜、張雨綺等30位年紀在30歲以上的女藝人,通過3個月的培訓與比賽最終優選成團出道,是有史以來首個為30歲以上女藝人提供舞台、打造逆齡音樂女團的節目,被公認為暑期檔爆款之作。
節目在開播前期已獲得廣泛關注,截至6月12日12︰00微博話題閱讀量已超30億+,討論數約150萬﹔節目正式上線后口碑熱度雙收,不到3小時播放量突破千萬,當日累計播放量超過1.3億,至6月14日17︰00累計播放量突破3.4億,豆瓣評分8.5,穩穩佔據近期綜藝內容頭把交椅。
節目勝在題材新穎。正如它的名字《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所有女藝人的年齡都是30+,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對於看慣了其他綜藝節目套路的觀眾們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創新的做法。從出道7年今年30歲的金晨,到出道36年今年52歲的伊能靜,還有寧靜、鐘麗緹、沈夢辰、吳昕,觀眾認為她們對人生、愛情、事業、家庭的視角更加成熟和真實,也帶著些許可愛和無奈,相對於年輕的女團選秀節目具有別樣的吸引力。
一檔節目好看,一定因為契合了某種社會潮流。“作為一個個體觀眾,我喜歡這檔綜藝節目,覺得好看,甚至熬夜追完。看著那些成名已久的女藝人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接受別人的評判,我很欣賞、羨慕她們,自嘆弗如。就個體選擇而言,她們代表的是一種很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作為女性作家,微博粉絲高達5313萬的蘇芩也是眾多觀眾中的一位。在她看來,這檔節目完全能體現成熟女性的一種生活狀態,一種競爭的狀態,“我覺得這檔節目能夠完全體現出女人對於目標的一種強烈的需求”。
不可否認,在中國,女藝人年紀一大,就會受到各種限制。
女演員海清就曾在一個頒獎禮上呼吁: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機會。“這個問題其實挺復雜的,跟我們現在的文化生態有關。其實在國外,有很多文藝、文學作品,都把機會留給了中老年演員,《欲望都市》《致命女人》都是。但中國青春文學、浪漫文學比較多,一出場都是小姑娘,沒什麼機會留給成熟女性。”海清說。隻不過任何一個風潮都有過去的時候,“我感覺這兩年這種完全青春、愛情的劇沒有以前那麼火了,大家更喜歡一些比較有深度的作品,所以我期待下一步會給這些姐姐更多機會。”
中國人講究“三十而立”,對於更看重年齡的娛樂圈來說,過了30歲的女藝人似乎就會逐漸被淘汰,而《乘風破浪的姐姐》把焦點集中展現成熟女性的魅力,是一個令人驚喜的創新。
新綜藝講究共情共感
縱觀這幾年的爆款綜藝,無論是《中國好聲音》《中國有嘻哈》《創造營》《奇葩說》……每一款在國內都開拓出了一條新路,非簡單的引進復刻照搬照抄。藝術的特點就是不走尋常路,創新是靈魂中的靈魂。綜藝節目作為一種文藝生態,也必然如此。看到什麼火就復制什麼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與此同時,觀眾也在進步。
今天的觀眾,不再是看著別人的故事就能滿足,他們需要通過節目觀照自身﹔不再是看著明星賣力投入就能激動,他們更想刷出自己的參與感和存在感﹔不再是“哈哈哈”后就雙手點贊,他們開始在“有趣”之外,要求綜藝的“有用”。這種審美升級與電影市場發生的情況極為類似。情感共鳴和價值追求,讓電影市場先一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輪到綜藝了。與大眾的情感產生共鳴,每個人都能參與討論和帶來思考,成為其口碑制勝的關鍵點。有代入感的綜藝才是好綜藝,讓吃瓜路人都參與討論才是真爆款。
就《乘風破浪的姐姐》而言,很多觀眾一開始是抱著“吃瓜”的心態來看的,但是一看就“入坑”,因為大家不是在看“姐姐”,而是透過“姐姐們”的人生來看自己。調查發現,所有新一代女性都喜歡有力量的女性角色,《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好展現出一種女性意識的覺醒,它具有強烈的價值輸出屬性。如今的觀眾群體需要價值引領,精神啟迪,也需要文化滋養,娛樂、狂歡不能也不應成為網絡綜藝唯一的追求和動力,制作方已經開始注重節目的內涵。單純的娛樂缺乏內涵與深度,很難讓人有所回味,過度娛樂化更是隻能帶來審美疲勞、意義虛空和價值迷茫,所以像“姐姐”這種新的綜藝范式正在覺醒。(記者 劉莎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