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村應急信息廣覆蓋
“最近不能放鬆,每個人都做好個人防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廣東遂溪縣江洪鎮各個村子裡的大喇叭又響起來了。
“大喇叭曾是農村主要的信息傳播工具,但隨著電視、手機等普及,大喇叭漸漸被遺忘。沒想到這次疫情防控,大喇叭發揮了這麼大作用。”北草村黨支部書記吳德感慨,這段時間,大喇叭一響,村民都會停下手裡的活兒,聽一聽最新消息。
老人聽不懂怎麼辦?許多村子用上客家話、潮州話等方言播報。“大家能在第一時間了解信息,非常實用。”饒平縣上饒鎮埔中村駐村干部庄俊輝說。
1月21日起,廣東啟動全網發布疫情防控預警信息程序。截至3月13日,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利用農村大喇叭發布信息1300多萬次,覆蓋12032個行政村,覆蓋3000多萬人。
“覆蓋廣、靶向准”是大喇叭播報的優勢。“在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大喇叭能讓廣大群眾第一時間獲取突發應急信息,可以根據不同村鎮發布針對性內容,有效助力分區分級差異化精准疫情防控。”廣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每年夏季,廣東台風等災害性天氣數量多。用大喇叭傳遞信息的構想應運而生。2015年,農村大喇叭建設覆蓋全省40個縣5263個行政村。
如今,北至山區,南至海島,大喇叭克服了山區、海邊網絡信號不充足的局限,用村民聽得明白的不同版本語言,把防疫、防火、社保等重要信息全覆蓋地送到村民耳畔。“鄉音”回蕩中,打通了相關政策的發布、防災減災科普宣傳以及突發事件信息的“最后一公裡”。
“現在大喇叭裡安裝手機卡接收、發布信息。”恩平市氣象局局長莫飛介紹,大喇叭有“平台播報、MP3播放、人工喊話”三種操作方式,簡單操作就能讓全村大喇叭同時響起。另外,大喇叭還可通過滾動、增加頻次等實現密集發布。
據了解,僅去年一年,廣東省各地69個部門利用突發信息系統向大喇叭發布各類信息達4.5萬條760萬次,大喇叭成為農村社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傳聲筒”。(本報記者 洪秋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03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