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廣東頻道首頁|走近廣東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一天

武延軍:“互聯網+群眾工作”扎根民生促發展

    “我是越秀區‘最大’的官,也是‘最小’的官。”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委書記武延軍如是說。因為在越秀區,有著近兩萬人的干部職工,區委書記是他們中“最大”的“官”﹔而區委書記又是“最小”的“官”,這裡坐落著省、市四套班子和廣州軍區,駐集84%的省直單位和70%的市直單位。
    近日,人民網走近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武延軍的身邊,探秘區委書記如何在“最大”與“最小”之間踐行“互聯網+群眾工作”。
[詳細]

“一張網”>>

武延軍認真聽取基層干部關於舊樓加裝電梯的意見。

     

     百姓無小事  民生全入格

          “所謂網格化,時髦來說就是‘互聯網+群眾工作’。”武延軍表示,通過將越秀區各個職能部門融入到一張“網”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


    在越秀區網格化服務系統裡,社區大小問題無不覆蓋,從為孤寡老人安裝遠程監控攝像,到社區沙井蓋、垃圾桶,都需要“入格”。街燈不亮、無証托管、亂拉燈箱等問題一一得到答復和解決。

[詳細]
武延軍認真聽取基層干部關於舊樓加裝電梯的意見。

百姓無小事 民生全入格

     “所謂網格化,時髦來說就是‘互聯網+群眾工作’。”武延軍表示,通過將越秀區各個職能部門融入到一張“網”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
    在越秀區網格化服務系統裡,社區大小問題無不覆蓋,從為孤寡老人安裝遠程監控攝像,到社區沙井蓋、垃圾桶,都需要“入格”。街燈不亮、無証托管、亂拉燈箱等問題一一得到答復和解決。 [詳細]

“新蛻變”>>

現在廣州越秀區的東濠涌,經整治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老城發新活力  創新“騰籠換鳥”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的中心老城區,既是廣府文化源地,又是千年商都核心。2014年,越秀區GDP達2587.41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65.7%,是廣州全市現代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區﹔全區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76.54億元,增長7.6%。


    在武延軍看來,精細化品質化的城市管理是塑造競爭新優勢、引領越秀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這幾年,越秀區全面提升道路環衛保潔、景觀建設、橋梁整飾、市政養護、“六亂”整治、示范路創建新標准,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詳細]
現在廣州越秀區的東濠涌,經整治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老城發新活力 創新“騰籠換鳥”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的中心老城區,既是廣府文化源地,又是千年商都核心。2014年,越秀區GDP達2587.41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65.7%,是廣州全市現代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區﹔全區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76.54億元,增長7.6%。
    在武延軍看來,精細化品質化的城市管理是塑造競爭新優勢、引領越秀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這幾年,越秀區全面提升道路環衛保潔、景觀建設、橋梁整飾、市政養護、“六亂”整治、示范路創建新標准,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詳細]

“扎緊根”>>

武延軍到光塔街聽取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群眾意見建議。

     

     30年如一日 “雙結對”系群眾

         “能走上區委書記崗位,可以講我是基層干部的‘幸運兒’,”武延軍感慨萬千,他在廣州越秀區一干就是30年,全區18條街222個社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越秀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了然於心。


    2012年,武延軍親自點題,提出了實施萬名機關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百個機關支部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雙結對”工程。


    1.1萬余名黨員、5601名困難群眾、31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22個社區黨組織……在武延軍的帶領示范下,三年來,全區黨員和黨組織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近7萬人次,送出幫扶資金和慰問品1993萬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8628件,使441人成功脫貧。


[詳細]
武延軍到光塔街聽取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群眾意見建議。

30年如一日 “雙結對”系群眾

    “能走上區委書記崗位,可以講我是基層干部的‘幸運兒’,”武延軍感慨萬千,他在廣州越秀區一干就是30年,全區18條街222個社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越秀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了然於心。
    2012年,武延軍親自點題,提出了實施萬名機關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百個機關支部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的“雙結對”工程。
    1.1萬余名黨員、5601名困難群眾、31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22個社區黨組織……在武延軍的帶領示范下,三年來,全區黨員和黨組織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近7萬人次,送出幫扶資金和慰問品1993萬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8628件,使441人成功脫貧。 [詳細]

縣委書記風採

    “當區委書記要認清位置重要、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夾在這“忽大忽小”、“可大可小”的微妙境地,武延軍肩負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職能。回顧自身的成長,武延軍認為,在接下來工作中要多繼承歷屆好傳統、好作風、好經驗,多聽真話多察實情﹔在工作中少說多干,帶頭干,調動大家一齊干。“我將不斷加強黨性鍛煉,保持謙虛謹慎,起好從嚴從實的表率作用。”

人民網廣東頻道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出品:人民網廣東頻道 策劃:林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