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直击|达标却扰民的臭气,要不要驱除?
一段时间以来,广东多地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养猪场臭气扰民问题,期待早日得到解决。涉事养猪场气体排放是否达标?臭气何以长期存在?困扰如何解决?近日,人民网记者前往广州、韶关、云浮等地现场走访。

人民网网友留言截图
被臭味改变的生活
走进韶关南雄市水口镇篛过村陈屋新村,一股腥臊气味扑鼻而来。
“今天的臭味算是轻的,重的时候,夜里会被熏醒。”村民陈先生一边说,一边拿出记录着今年8月以来臭味严重日期和时段的纸条。同村多位村民也表示:养猪场离村太近,臭气问题存在了很久。记者来到距村民住宅300余米的海兰养猪场,看到猪舍排气口装上了除臭水帘,但站在旁边,浓重的臭味仍然令人难以忍受。

南雄市水口镇海兰养猪场的排气口(11月12日摄)。人民网 涂胜摄
“我们邀请了第三方机构进行恶臭气体检测,结果显示浓度最高值为19,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限值20的规定。”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南雄分局副局长黄恢忠表示:环保方面对养殖场与居民聚集区之间的距离并无强制规定,但考虑到臭气问题影响村民生活,分局要求该养猪场尽快出栏生猪,并进行整改,直到村民满意。
臭气频袭情况在位于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的黄沙村同样存在。
“特别是夏天傍晚,臭味很重,吃饭都要关紧门窗。”村民游先生表示,养猪场与村子隔着一座小山,但臭味仍然挡不住,有时会持续整晚。“黄沙村本是生态村,自从这家大型养猪场投产后,整个村子常常弥漫着臭味。”一位村干部说。

位于始兴县司前镇的亿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11月13日摄)。人民网 李昊洋摄
“我们调查发现,涉事亿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粪污量已超出其处理能力,这种情况下气体排放肯定不达标。”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始兴分局执法股负责人钟杰表示,已经责令企业整改,要求其尽快出栏生猪,且在整改到位前不得投放猪苗。
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华坑村,臭气问题同样让村民深受其扰。
“很臭!广州市金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猪场离最近的民房才200多米,一年多来,时常飘出恶臭味,有时从下午持续到夜里,不仅在华坑村能闻到,周边村子能闻到,远处的校园也能闻到。”村民冯女士表示,由于臭味重,现在家里的苍蝇也变多了。一位周姓镇干部坦言,华坑村背靠帽峰山,原来空气质量很好,养猪场的臭气让村里的空气质量下降了,也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近期对养猪场进行恶臭气体排放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低于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的限值。”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郑大睿表示,相关部门要求企业想办法进一步降低排放气体的浓度,并准备向企业派驻监督员,督促其全天候运行除臭设备,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州市金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11月17日摄)。人民网 张永生摄
记者了解到,动物防疫方面,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9月印发的《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场所选址评估办法》规定:动物饲养场选址应满足“距离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的要求。
然而,记者在走访多家因臭气扰民被投诉的养猪场时发现,有的养猪场距离居民区超过500米甚至远到数公里。
“达标扰民”凸显治理难题
面对群众投诉,有些地方相关部门的应对不可谓不积极: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责令涉事养猪场整改、要求增加除臭设备……然而,排放检测达标与居民嗅觉感受的落差,是现实中的另一重困扰。
“既然是达标排放,为什么上周日(指11月16日)下午3、4点钟,恶臭味仍然很重。”村民冯女士表示,近段时间臭气发生的频次有所减少,但臭气浓重的情况常常出现在傍晚和夜间,她怀疑是养猪场偷排臭气。
针对偷排的质疑,当地相关部门表示并未发现这一情况。广州市金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定发解释:由于下午3、4点钟是猪进食的时间,猪舍排风量大、速度快,与水帘中的除臭药剂不能充分反应,导致臭味扩散。他还表示,企业投入了三四千万元用于环保,仅除臭设施就增加到3道,并打算引进新设备。但他坦言:“尽管公司的设备比较先进,仍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郑大睿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晚间的气压低,导致气体聚集,另一方面,是因为气体在向远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二次发酵,产生新的恶臭气体,所以虽然检测达标,但附近居民闻起来仍然很臭,且这种情况常常从傍晚持续至夜间甚至第二天清晨。
这种排放达标,居民却感到有污染的情形并不少见。云浮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相关负责人黎致榕在受访时表示:“达标与扰民并存,是当前环保监督面临的突出矛盾,也让执法部门很苦恼。”
采访中,亦有多位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达标扰民”不仅是监管难题,也是行业发展痛点。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日常监督、巡察,接到居民投诉前往核查、处理,建议养殖场减少养殖数量、增设除臭设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内部管理,此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规划
一边是城镇“菜篮子”的稳定供应,一边是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如何解决养猪场“达标扰民”问题,考验治理智慧。
“养猪场臭气主要来自猪的排泄物发酵产生的氨气、甲烷等气体。目前,很多养殖场的猪舍为开放式,通风方式主要是直排。虽然除臭手段和产品很多,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其效果与老百姓期待也有一定的差距。”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唐兆新表示,当前国内养殖行业在除臭方面遭遇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刘定发也表示,期待国家加大对相关领域科研攻关的支持,推出更经济有效的除臭技术,解决行业难题。亿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涂思毅则表示,养猪场建在山谷平地,当初没想到臭气会越过山梁,影响到村民,目前落实环保整改已花费100多万元,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
“考虑到人口密集且适于养殖的土地很少,广州未来不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屠管处处长谭海建议,既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又能从源头上解决臭气扰民问题,需要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养殖向“人口少、地盘大”的区域转移。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二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养殖气体传播与环境、气候密切相关,建议养殖场选址在符合环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风向。
“养殖场要尽量远离居民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实行全封闭式养殖,运用空气过滤系统对气体进行处理,既能解决臭气问题,也利于动物防疫。目前,国内有的大型养殖企业的种猪猪舍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养殖,但是成本很高,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唐兆新建议,政府部门在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地方产业发展和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尽量将养殖场布局在偏僻地区,“这可能是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