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南京照相馆》!多件日本侵华罪证影像亮相
粤港版“东极岛”故事同样感人,抗战侨批书写家国情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4日,馆藏抗战档案史料推介活动在广东省档案馆举行。馆藏梅州籍印尼华侨林史臣家族抗战时期侨批档案、馆藏东江纵队抗战有关报刊史料等珍贵档案史料亮相。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日前向省档案馆捐赠的一批日军入侵华南罪证史料也在现场展示。
日军侵华史实铁证如山
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揭示,当年日军配备有随军摄影师,负责拍摄记录侵华日军残杀中国军民、践踏中华国土的影像,作为侵略者炫耀“战功”的证据。而入侵广东的日军同样配备有随军摄影师,进行类似拍摄记录。
松野诚也此次捐赠的档案中,包括侵华日军第18师团1938年入侵广东的侵略罪行照片集(日军1939年出版),以及第18师团1939年至1942年在华南地区侵略罪行照片集(日军1942年出版)。
作为日军记录侵略华南的罪行影像,照片中生灵涂炭,满目疮痍,触目惊心。尤为珍贵的是,日军拍摄的一些照片里,记录下中国军民写在残垣断壁上的抗战标语、口号,生动反映出华南人民奋起反抗侵华日军的伟大抗战精神。
揭秘粤港版“东极岛”故事
近期另一部热映电影《东极岛》,讲述了浙江舟山渔民冒死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国战俘的感人故事。而在粤港澳大湾区,抗战期间也曾上演同样惊心动魄的营救传奇。活动现场公布的一批馆藏东江纵队抗战有关报刊史料,见证了这段尘封已久的真实故事——
翻开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的1944年6月11日《前进报》,《克尔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封感谢信》及《克尔中尉的脱险》两篇报道,详细记述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盟军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1944年2月11日的香港上空,美国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驾驶的战机被日军击中,被迫跳伞降落在观音山半山腰。港九大队立即展开营救行动。最终,在港九大队的护送下,克尔逃出生天,安全抵达东江纵队司令部,并顺利返回桂林。克尔的获救也成为东江纵队与美军进行情报合作的重要契机。
广东省档案馆负责人介绍,港九大队营救盟军飞行员的传奇故事与《东极岛》传递的精神一脉相承:“在人类共同面对法西斯暴行时,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能够跨越山海阻隔、语言障碍等携手斗争、维护和平。”
抗战侨批铭刻“家国史诗”
除此以外,活动当天还展出90多封、跨越80余载的侨批。它们是梅州大埔籍华侨林史臣及其幼子林南英写给国内长子林选英的家书。家书内容既有对林选英日常生活的殷切嘱托,更有对当时抗战局势的关注、对祖国家乡的忧虑、对侵略者的痛斥。
林史臣早年赴印尼谋生。随着二战的爆发和国内抗战局势的紧张,这位南洋侨领一边劝儿子省俭,一边带头动员侨社,为祖国抗战大量捐款。因全面抗战爆发,大儿子林选英决定成为一名军医。林史臣尽力为儿子提供支持,四处奔波为国内军队购置医药器械。哥哥从军后,小儿子林南英也多次写信追问抗战情况,关心国家大事,可见家庭教育耳濡目染之深。
主办方表示,这些家书不仅承载着浓浓的父子、兄弟深情,更以真实的笔触、细腻的情感,以普通民众视角、海外视角,向人们展现了海外华侨在抗战烽火中构筑的经济生命线、深厚家国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张瑀轩
通讯员 王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