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变窄?网友呼吁广州整治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乱象

看起来很宽阔的人行道,走着走着就“变窄”了,咋回事?近日,网友李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乱象,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他表示:“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停放,不仅让人行道越来越窄,更为盲人等残障人士出行带来不便。”
网友李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留言截图
为此,李先生建议广州市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相关问题。
一是由全市统一部署,开展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占用无障碍设施专项行动。
二是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占用无障碍设施行为的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由相关部门及时拖移违规占用无障碍设施及通道的电动自行车。
三是对过于靠近无障碍设施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进行整改,对于新规划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要保留与无障碍设施的安全距离。
7月22日,广州市天河区汇金中心附近,大量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停放,该区域旁设置“请规范停车”的告示牌。实习生 陈星摄
连日来,人民网广东频道在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等地调查发现,车辆占用盲道停放的地点涉及人行道、公交站台、地铁站口、混合道路等,以电动自行车为主,自行车、机动车次之。
例如,在天河区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科韵路地铁站、车陂地铁站附近,大量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机动车长期占用盲道停放,部分盲道上还放置广告锥形桶、圆形桶等物体。尽管部分区域有设置告示牌,提醒群众在规定区域内停放电动自行车,否则车辆将被依法拖移,但收效甚微。
7月22日,广州市天河区汇金中心附近,大量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停放,人们在人行道边缘、非机动车道行走,该区域旁设置“禁止停放非机动车”的告示牌。实习生 陈星摄
在天河区汇金中心附近工作的保安表示:“我们放了告示牌在这里,就是提醒电动自行车不要停放在盲道上,但是这些车主要停,我们只能进行劝导,也不能和他们吵架吧,电动自行车量太多,有时候我们也管不过来,只能让他们临时停放。”
7月17日,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骏唐大厦附近,大量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停放。人民网 王雅蝶摄
去年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提出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明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落实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等管理工作;电动自行车应当在临时停放区内规范停放,不得在临时停放区外的道路停放。但该规定未对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停放作出具体说明。
7月18日,广州市天河区羊城创意产业园门口,天园街道工作人员拖移占用盲道停放的共享单车。人民网 王雅蝶摄
就人民网广东频道7月17日至22日的调查情况来看,除天河区黄埔大道附近有天园街道工作人员在拖移占用盲道停放的共享单车,其他地点少见工作人员进行处置。对此,留言网友李先生表示:“我之前通过12345热线反映相关问题,解决办法多是拖移、劝导,虽然工作人员当时成功处置,但是过一会儿,这些车辆又停过来了。”
7月17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地铁站附近,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机动车占用盲道停放。人民网 房于情摄
受电动自行车等占用盲道停放影响,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行人往往只能收腹、侧身通过或行走到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不仅不方便,也极易产生交通隐患。“太多占用盲道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的现象了,我们深受其扰!”调研过程中,多位市民向人民网广东频道表示。
7月17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地铁站附近,电动自行车、机动车、圆形桶等占用盲道。人民网 房于情摄
去年12月,人民网广东频道发布报道《盲道“危险”何时能解除?》(点击阅读),实地了解在广州市工作、学习的盲人群体面临的出行困境。他们表示:“走在人行道被电动自行车剐蹭的经历明显变多。”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遭到电动自行车车主的责骂,称其“走路不看路”。
对此,广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网广东频道采访时表示:“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占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视障人士出行,推广电子盲道;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对特殊群体人文理解和关怀,自觉维护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7月17日,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市新公路附近,大量机动车占用、临近盲道停放。实习生 王鹏摄
人民网广东频道查阅了《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禁止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因城市建设、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确需占用的,应当经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同意。
《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则指出,广州市无障碍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的条块分割现象仍存在,建设主体多元化、设施设计不合理、系统性不强、建设碎片化、执法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7月22日,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地铁站A口外,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有大量空位。实习生 陈星摄
今年5月26日起,广州交警、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及属地政府在全市重点地铁站口周边开展交通环境联合整治行动,对违停且妨碍通行的车辆予以拖移,进一步改善地铁口周边交通环境及通行秩序。
除了重点地铁站口周边,电动自行车等在其他区域占用盲道带来的出行不便与安全隐患,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无障碍设施如何才能真正无障碍?
截至发稿前,相关部门暂未对网友李先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留言进行回复。人民网广东频道将持续关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