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大湖之南|洞庭水岳阳楼 如何融入这场盛会里?

人民日报记者孙超 人民网匡滢、吴茜薇、刘宾、刘汕
2025年05月27日11:0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大诗人屈原行吟于汨罗江畔,问天求索;范仲淹在此写就《岳阳楼记》,流传至今;李白、杜甫、孟浩然等文学大家,在此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经典诗句。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2500多年来,岳阳如诗如画。

如今,古城有新韵。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岳阳坚持向“新”而行,向“绿”而生,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

暮色渐浓,洞庭湖畔,巴陵城下,一方流动的诗卷缓缓展开。

“范仲淹”穿越古今打卡岳阳,赞大美江湖;六朝岳阳楼再现气势恢宏,引观众惊呼;当焰火遇上硬核科技,一“鹿”生花,跃动巴陵上空……

融合虚拟技术与大屏幕视觉呈现不同朝代的岳阳楼。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融合虚拟技术与大屏幕视觉呈现不同朝代的岳阳楼。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5月25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巴陵广场拉开序幕,现场光影交错,仿佛让人置身时空门,在古今不断来回穿梭。

开幕式上,艺术与科技相交融,岳阳的往昔与今朝在舞台上交相辉映。戏剧短片《求记》中,滕子京致信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大型情景舞蹈《岳阳天下楼》,灵动舞姿与高难度武术动作,融合虚拟技术与大屏幕视觉呈现六个不同朝代的岳阳楼;戏剧短片《一梦千年》对话古今,主持人与范仲淹打卡当下岳阳,岳阳的历史变迁与蓬勃发展尽收眼底。

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系列配套活动之一,2025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别开生面,以“文化铸魂,生态赋能,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示岳阳“文化味”“生态风”“国际范”,助力岳阳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推动湖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5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现场。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2025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现场。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湘剧、赣剧、徽剧、黄梅戏、巴陵戏等非遗表演同台演绎,好戏连台;恩施玉露、千两茶等展台的参展人现场“斗茶”,妙趣横生;湖南湘绣、上海绒绣、重庆挑花等特色绣品美轮美奂……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热闹启动,以湘鄂赣皖四省非遗为代表的2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洞庭湖畔,共话非遗传承新活力,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全国旅游休闲街区创新交流活动同步启动,活动集中梳理发布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促消费措施集锦,邀请专家学者围绕街区新场景改造、街区新体验创新、街区新供给革命等主题献计献策。

老街焕新 活力迸发

借东风,促发展。近年来,岳阳积极探索老街发展新方法,一条条历史街区、一座座历史古建筑,都焕发出新生机。

橘猫趴在屋顶憨态可掬,绿皮火车驶入画中,千年古塔慈氏塔也在绚丽的焰火和灯光秀中,吸引着更多外地来的游客……5月24日晚,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开街,热闹非凡。

橘猫趴在屋顶憨态可掬。人民网 刘汕摄

橘猫趴在屋顶憨态可掬。人民网 刘汕摄

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作为千年古城核心,集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于一体,是第四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的核心项目。涵盖岳阳楼景区、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及 “3517 工厂”、汴河街、巴陵广场、慈氏塔等特色景区景点。

目前,片区正以第四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分区分类推进各项工作,已修缮59栋历史建筑与118栋传统风貌建筑,引入73家文创雅集、非遗工坊、沉浸演艺等特色业态,构建起“一景一画、一店一韵、一巷一忆”的全链条消费场景。

光影点亮岳阳楼。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光影点亮岳阳楼。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夜幕降临,变幻绚丽的光影依次点亮岳阳楼,与巴陵广场的迎春塔楼灯光、汴河街庙会的古街灯火遥相呼应,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精彩上演。

《今上岳阳楼》通过先进投影技术与裸眼全息影像技术联动,把岳阳楼景区内的风亭水榭、碑廊等物理空间转化为流动画卷。借助多端无线数控技术与多媒体视觉矩阵,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一个虚实交错,可观看、可游走、可互动的穿越式诗境剧场。观众踏入剧场即褪去“旁观者”身份,成为范仲淹的“读者”或滕子京的“挚友”。

绿色生态 对话未来

“我们倡议,进一步加强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旅游,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创造新价值。”5月25日发布的《洞庭对话宣言》,倡议各方促进科技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全面引导世界文旅互融互通。

会上,岳阳楼、黄鹤楼、洞庭湖、东鄱阳湖湿地公园、太湖旅游度假区等国内名楼名湖景区代表签署了旅游合作备忘录。

关于绿色生态建设,岳阳的探索远不止于此。

洞庭湖麋鹿苑中的麋鹿们。何佳丽摄

洞庭湖麋鹿苑中的麋鹿们。何佳丽摄

为提升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变化能力,2016年,岳阳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16头麋鹿到东洞庭湖,与来自湖北石首、北京南海子的另外两群麋鹿一起,开启了麋鹿迁地保护新试验。

麋鹿的到来,填补了东洞庭湖区域没有大型哺乳动物的空白,完善了长江中游生态链,成为全国唯一的三地麋鹿基因融合地。野化麋鹿种群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如今的323头。

曾经砂砾成堆、尘土飞扬的华龙码头,如今水清岸绿,尽显生机,多年未见的鸟类和江豚重现身影。据野外监测统计,在此栖息的动物越来越多。

2018年洞庭湖越冬候鸟22.64万只,2023年达到了近40万只。长江江豚监测记录数量达到1249头,洞庭湖区稳定栖息种群达162头。

洞庭湖博物馆焕新开馆。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洞庭湖博物馆焕新开馆。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依湖而建的洞庭湖博物馆,按照“展、演、研、宴”布局,馆内的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用现代科技复原出洞庭湖上最后一个渔村,观众移步换景,零距离感受着“守护好一江碧水”带来的喜人变化。如今,“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熊猫的萌态”,已成为岳阳4张生态金名片。

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人民日报记者 孙超摄

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人民日报记者 孙超摄

三湘四水,相约湖南;大美江湖,天下岳阳。

“湖南将积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务实节约办会机制,进一步提升旅发大会‘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带动效应。把湖南的山水美景、文化底蕴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表示。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颜珂

文字作者:孙超 匡滢 吴茜薇 刘宾 刘汕

视频:刘汕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人民网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

(责编:朴馨语、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