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构建覆盖全市的基层治理“微网络”

“英姐,村头有人乱停车,把路堵了!”
“英姐,我阿婆的社保要怎么弄?”
“英姐,广场有人吵起来了。”……
奔走在一线、忙着处理群众的各种问题是江城区中洲街道麻布演村党员中心户莫兰英的日常,也是阳江市3.5万户党员中心户的缩影。他们扎根在群众身边,做群众的“贴心人”,将矛盾化解在第一线;积极投身中心工作,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时时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2021年以来,阳江市创新实施党员中心户制度,通过选优配强党员中心户,构建起覆盖全市856个村(社区)的基层治理“微网络”,真正让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米”。
加强“选育管”机制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
在莫兰英家门口,“阳江市百佳党员中心户”标牌格外醒目。这既是莫兰英的家,也是服务村民的“微阵地”。像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在阳江已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的辐射效应。
近年来,阳江市以组织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市县组织部门指导-镇(街道)党(工)委统筹-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中心户落实”的四级联动体系。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原则,优先选择有威望的老党员、优先选拔致富带头人、优先考虑年轻后备干部作为党员中心户。
“中洲街道坚持把选优育强党员中心户作为基础工程,构建了‘选育管’全链条机制。”中洲街道组织委员陈菲媛介绍,街道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能人等群体中挑选党员中心户484户,明确职责,并围绕政策法规、矛盾调解、实用技术等专题开展培训,提升党员中心户政治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
阳东区红丰镇则坚持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建立了“1+14+N”党群联系工作体系,即1个镇级指挥部统筹、14个村级党组织落实、N个党员中心户示范带动群众,发挥村党组织“亲邻里、知民情”的组织优势,积极推动建立起以镇党委为统筹、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中心户为骨干、村民群众普遍参与的体系。
从选到育,再到管,阳江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选育管”机制,让党员中心户既有向下解难题的能力,也有向上反映沟通的渠道,还有成长的空间和途径。全市党员中心户基本实现有奉献精神、有群众基础、有带动能力、有服务时间;并且能传达政策、能收集民意、能调解矛盾、能示范引领,在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上走在前、作表率。
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党员“细胞”活力。阳江市党员中心户制度实施以来,“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个党员中心户都是一座堡垒”得到了生动彰显,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千万工程”等工作深度融合,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做群众的“贴心人”
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做好党员中心户的工作,首先要‘多事’。”谈起如何为村民解难题,莫兰英很有感触地说,首先要熟悉你负责片区的村民,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莫兰英负责麻布演村委会村头村、铺面村两个自然村的工作。土生土长的她,对村里所有人都十分熟悉。而且,每一次偶遇,每一次开会,每一次微信群里聊天,莫兰英都会抓住机会,了解大家的近况。
麻布演村工厂多,外来人口也多,经常会因垃圾堆放、乱停车等问题引起争吵。处理纠纷时,莫兰英会以“创熟”的方式跟外地居民打交道,心平气和地向他们介绍村里的生活,彼此熟悉之后,再讲清楚村里的管理方式,如此他们才会更容易融入本村的生活。
不仅是莫兰英,许多的党员中心户,每天奔波在基层,为群众调解纠纷、处理难题,提供贴心服务。在阳西县织镇长岐村,党员中心户梁章成牵头成立了“老梁调解室”,活用“枫桥经验”,主动到发生争议的田间地头了解矛盾根源,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2024年以来,“老梁调解室”共接访案件108宗,化解案件108宗,化解率达100%。
党员中心户每天会面对各种事情,包括邻里的纠纷、家庭的争吵、村民的投诉、社保医保业务咨询等等。因此,党员中心户既要有情怀、有威望、有能力,更要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
聚焦群众需求,推动服务精准下沉。党员中心户不仅要开展“微宣传”,讲透政策理论;还要不断做实“微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困难群众帮扶等难题;而且要用好“微调解”,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拉家常、讲情理、解心结”的方式,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
据了解,阳江市党员中心户平均每人每月开展服务3.2次,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2024年以来,通过党员中心户收集社情民意达3.6万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实事872件,为特殊群体提供证件办理、费用代缴等服务15800余人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聚焦中心工作
激活“红色引擎”
“村里的撂荒地不种树,可惜了。”在阳东区红丰镇岗表村,党员中心户冯关平通过一家一户联系村民,说服村民出让土地,支持绿美阳江生态建设,解决了“树苗易得,土地难得”的问题。
去年,经过冯关平的努力,一块块闲散的撂荒地整合成连片的100亩土地,开始开荒种树。其他单位听说岗表村整合了100亩土地开展乡村绿化工作,纷纷主动联系,捐苗种树。“人大代表林”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小树林纷纷落地岗表村,既能为村民增收,也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红丰镇组织委员黄雅珠介绍,近两年,全镇发动了各村党员中心户500户开展认种认管“特色经济林”活动,积极动员村民盘活闲置集体土地280多亩,种植和管护经济树木夏威夷果树、菠萝蜜树等5000余棵,以“党建红”绘就了“生态绿”。
不仅是冯关平,阳江市各地党员中心户纷纷聚焦中心工作,激活“红色引擎”,在“百千万工程”、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当先锋、挑重担,成为推动阳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党员中心户化身“环境管家”。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党员中心户蓝天明,2024年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千名群众齐参与大行动,累计发动1700多人次,完成各类点位整治600个,显著改善了乡村环境。
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党员中心户成为产业振兴的“领头雁”。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党员中心户余显琴带头创立了石田桑蚕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动了石田桑蚕种养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石田村桑蚕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从田畴阡陌到滨海渔村,从产业园区到街头巷尾,3.5万户党员中心户如同星火燎原般,照亮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阳江市每年还会开展党员中心户提级培训,不断提高党员中心户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让这支队伍在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绽放更大光彩,为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阳江样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