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清城处处“志愿红”

3月份累计动员1.4万余人次,举办超900场志愿服务活动

2025年04月14日15:23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3月5日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份,清城区积极开展特色浓郁、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禁毒反诈生动宣讲、志愿者深入社区送医送药……众多贴心、暖心、温馨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幸福祥和的氛围。

清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紧紧围绕“学雷锋做志愿服务改革建新功”主题,全面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聚焦群众需求、新兴领域、社会治理、生态建设、重大赛事五大关键领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期间,累计动员志愿者1.4万余人次,成功举办900余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清城志愿服务的蓬勃力量。

“党建+志愿”绘就便民服务网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全套体检,医生还耐心教我怎么控制血糖。”福熙官邸的刘阿姨在义诊摊位前连连称赞。刘阿姨已是85岁高龄,常年自己居住。在“党建引领‘微实事 暖万家’——洲心街道振南社区学雷锋月便民公益集市系列活动”期间,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均派出专家团队,为附近居民提供血糖检测、慢性病咨询、中医理疗及心理健康服务。

刘阿姨的体检经历并非偶然,这场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微实事”,背后是清城区以“党建+志愿”为核心打造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清城区聚焦五大领域细化行动方案,推动全区各街道、单位、社会组织协同发力,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志愿服务网络;同时,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专题培训交流会,组织40余家社工机构、20余名社区志愿者代表深入研讨志愿服务新路径。通过案例分享、经验交流、实务演练等方式,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凝聚“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会共识。

在清城区“党建+志愿”机制的持续深化中,基层治理的种子正在开出实践之花。通过构建志愿服务网络与专业培训体系形成的治理效能,近日在凤城街道的一场公益集市中得到生动诠释。

“我卖出了很多物品,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漆扇。今天学到很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非常开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义卖活动,我会叫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参加。”少先队员杨雅茜说。近日,“星火成炬 义暖人心”学雷锋志愿服务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日活动在凤城街道壹悦城举办。活动现场人气相当火爆,参与献爱心活动的同学和家长,纷纷献爱出力,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参与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今后我会将雷锋精神融入工作生活之中,持续发光发热。”志愿者小孟说。小孟道出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追求,而这样的个体觉醒正源自活动机制的创新设计。

“此次活动的亮点在于政府、学校、爱心商家与志愿组织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合力。采用义卖、义演、展览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这不仅是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共青团凝聚青年力量、服务社会民生的具体体现。”团区委副书记易玮介绍。

“微志愿”织密“老有所依”幸福网

在清城东城基龙社区,志愿者耐心细致地询问每位老人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脸型,精心为他们设计发型,手法娴熟,态度亲切。随着剪刀的起落,一个个整洁、利落的发型让老人们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共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参与,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前来剪发的叶伯表示,社区举办这样的活动,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希望今后能多举办此类活动。

一把剪刀剪出的不仅是老人们的清爽发型,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清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雷锋便民服务月”活动,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以“雷锋便民服务月”为载体,组织全区各级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家电维修、文化惠民、爱心义剪、政策咨询等多元化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其中,5场大型“志愿集市”汇聚法律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健康检测等“一站式”服务,获得群众广泛赞誉。

当“雷锋便民服务月”的志愿集市惠及千家万户时,卫生健康组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他们正用体检仪器为老年群体勾勒“健康防线”,让精准服务从街头摊位延伸至居民楼宇。横荷街卫生健康组与横荷卫生服务中心、横荷社区联合行动,针对老年人体检难点制定科学计划,在融创清城首府、中恒星月湾、田寮和老寮四地,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为老人撑起健康“保护伞”。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腿脚不好,多亏你们来接我。”横荷街道中恒星月湾的王奶奶感动地说。更令人暖心的是,横荷卫生服务中心还为每位来体检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爱心早餐,包括面包、牛奶、鸡蛋等,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王奶奶捧着的爱心早餐不仅温暖了胃,更折射出清城区民生服务的精准触达。清城区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30余次,提供生活物资配送、心理疏导、关心关怀等服务。教育系统组织党员教师、学生志愿者结对帮扶孤残家庭,上门慰问并协助解决生活难题。

“敲门行动”为特殊群体叩开温暖之门的同时,横荷街道荷兴社区的广场舞步正踏出全民志愿的新节拍。

3月14日,社区组织广场舞文娱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这支常年活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队伍,早已超越社区舞蹈队的范畴,成长为社区治理的志愿先锋,在健身之余,主动承担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成为居民信赖的“自治代言人”。队员李阿姨分享道:“我们跳的是广场舞,做的是邻里事。谁家老人需要照顾,哪个楼道有卫生问题,我们都能帮忙协调。”

“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治理图景正在荷兴社区徐徐展开。下一步,荷兴社区将持续深化共建机制,深挖雷锋精神时代内涵,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让“家门口的幸福”可感可及。

暖“新”服务架起治理网

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为群众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凤城街道,刚送完6单外卖的美团外卖骑手小李回到“暖新驿站”,将自备的午饭放进微波炉。一会儿,伴随着“叮”的一声,热腾腾的饭菜香气顿时弥漫开来。“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小李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笑着说,“再也不用担心没订单、天气又热的时候没地方去了。以前没地方歇脚喝水,又害怕手机没电,现在暖心驿站全部解决了。”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在小区内获得“如家”的感觉呢?

清城区针对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建成30个“暖新驿站”,配备休息区、充电桩、微波炉等设施,提供法律咨询、应急医疗等“十项暖心服务”。3月共开展暖“新”关爱行动4场,为230名货车司机发放慰问金2.3万元。据统计,顺盈时代广场党群活动中心自启用以来,累计服务骑手超800人次,成为新业态群体工作间隙的理想“歇脚地”和“加油站”。

与此同时,清城区联合顺盈时代广场党群活动中心举办“党建引领新风尚,雷锋精神润‘骑’心”主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文明倡议、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骑手参与社区治理,推动“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这种“服务者”变“治理者”的转变,恰是清城区构建全域治理共同体的创新实践。

清城区组织党员干部、普法志愿者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矛盾调解、反诈宣传、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48场,覆盖群众1600余人。其中,联合市、区两级信访部门在洲心街道振南社区开展法治宣传与大接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000份,解答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收集民生建议16条;司法部门走进源潭镇蒙娜丽莎瓷砖有限公司,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以司法力量护航企业发展;清城区税务局启动“情暖驿站传薪火”行动,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发放劳保物资包,包含毛巾、手套、急救药品等实用物品,切实提升劳动者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新兴志愿力量与传统志愿队伍的协同,构筑起清城区基层治理的立体网络,这种多元主体共治的场景,正是雷锋精神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青春力量连起活力网

“专业的事情,还得是专业的人来才行!”在龙塘镇,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专业园林团队对长隆周边村庄进行整村绿美“微改造”。当谈及自家门前的“颜值变化”时,龙塘镇村民纷纷赞不绝口,满意的笑容溢于言表。设计团队打造“五个一”绿化景观带,为居民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闲逛吸氧、观光打卡的好去处,目前银盏新村景观风貌改造提升设计已初步成型。

清城区以“学雷锋日”、植树节为契机,发动商会、企业、医院等14个主体捐赠树苗1280株,组织70多支志愿者队伍、2000多名志愿者开展植绿护绿行动,累计种植紫荆、木棉等树苗超3.8万株,积极打造“青年林”“巾帼林”等特色绿化示范点。与此同时,组建由学生、社区居民、社工组成的护绿志愿队,开展“绿美清城·共护家园”专项行动,清除河道杂草200米、清运杂物80斤,对绿化区域的树木进行管护,为栽种的树苗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绿植“枝繁叶茂”“持续增绿”。

如果说义务植树构建起“青年林”“巾帼林”等生态地标,彰显了多方联动的共建力度,那么迎接“清马”的环境提质工程则展现了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

为迎接2025年度“清马”的到来,志愿者加大河道、路面保洁频次与力度,完成城市主干道违规广告拆除、桥梁隧道路面维修管养工作,并在古树名木复壮、网红花道打造、口袋公园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实际行动展现“山水清远·岭南绿都”的城市魅力。赛事当日,志愿者分赴医疗救护、秩序维护、氛围营造等岗位,全力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身着玩偶服的志愿者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营造出热烈的赛事氛围,成为赛场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知道长跑很难很累,非常佩服参加长跑比赛的参赛选手,想为他们传递一份温暖,提供一份支持。”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流动护卫”团队,以陪跑形式全程关注参赛选手的身体状况,随时准备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与支持,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而身着红十字标识服装的志愿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的服务素养,为赛事提供坚实保障,充分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与志愿服务的使命担当。

赛道上跃动的“流动护卫”红马甲与红十字标识,恰如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具象化表达。下一步,清城区将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持续深化“雷锋式”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让志愿服务的“微光”聚成照亮清城文明的“火炬”,为雷锋精神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基因。

文字:孙运冰 黄玉熹 王嘉瑶

图片:曾亮超(除署名外)

(责编:宁玉瑛、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