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岭南文化焕发“新”姿

2025年刚过不到3个月,广东文化迎来一连串“高光时刻”:
粤剧、英歌登陆央视春晚,潮阳西门英歌队赴欧洲“闹新春”;蛇年春节,广东文旅以8011.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拿下全国第一;《哪吒2》带动“潮玩之都”东莞企业订单猛增数百倍……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深挖传统文化“富矿”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向世人展现出日益鲜活、生动的文化面孔。虚拟现实、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增长提供强劲动能,更成为推动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契机与抓手。
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在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再次提速。
文化IP出圈 “智能化”与“人文味”交织
随着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岭南文化IP在海内外再掀“出圈”热潮——
除夕夜,普宁南山英歌队、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将“中华战舞”首次带上央视春晚舞台;来自潮阳的“英歌少女”远赴德国、法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留下与凯旋门“同框”的飒爽英姿;广东醒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领衔“南国醒狮团”舞进联合国总部,为各界友人送上新春祝福。
“双创”之风让岭南文化焕发新姿,“广东智造”的创意助力,更是让广东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进一步焕活。今年央视春晚,宇树人形机器人表演的“智能秧歌”全网刷屏,节目原创配乐就得到深圳腾讯音乐AI大模型的加持。
蛇年新春,广东又一次向八方客发出“请到广东过大年”的盛大邀请,全省举办8000多场特色惠民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各地花市、庙会更是“科技感”满满。深圳南山区迎春花市上,机器狗舞狮、机器人迎宾、无人机撒花……把传统节日玩出新“花”样;在广州,身高1.7米的粤产人形机器人“里掂D1”首次亮相,成为越秀区西湖路花市的最火打卡点。
今年春节假期,广东以8011.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拿下了全国“桂冠”,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长7.5%。
“广东有说不完的精彩,每个地方都让我感动。”今年1月,头部文旅博主董宇辉在用四天时间走过广东五市之后发出感叹,道出无数游客的心声。
漫步于广东各地,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智能化”与“人文味”交织的鲜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逛游广州北京路,打开手机的“北京路游客小程序”,游客便能一键跃入广府庙会元宇宙、非遗街区元宇宙,进入“5G+VR”直播,开启一场穿越千年古城的数字漫游之旅;
从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到广州美术馆新馆,再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AI、VR、AR等数字技术借由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将岭南文脉的积蓄深广转化为活色生香的光影画卷;《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的出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缩微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广东的文化“家底”。
潮州古城被称为“活着的古城”。在保留“三山一水一洲”历史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潮州市近年制定出台《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工程,以“绣花”功夫复原古城肌理。今年初,“潮州古城”申遗首次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的潮州,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广济桥上,“凤城之光”灯光秀以绚丽光影再现“宋城荣光”;涵碧楼里,VR交互设备让人沉浸式体验潮州革命历史……既“古”又“潮”的潮州城,让人流连忘返。
“让老百姓在传统街巷过上更美好、更现代的生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表示,潮州古城申遗将为广东文旅市场的提升带来更大动力。
“绝技”傍身 文化产业粤军接连“爆单”
“‘国谷’帅炸了!”小红书网友对自家产品的热血评论,让广东潮玩企业衡立泰的老总陈祺不禁感慨:“这就是中国潮玩的未来。”
开春以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现象级热潮全面蔓延。票房火速攀升的同时,“潮玩之都”东莞的文创订单也接到“手软”,超亿元订单涌向当地潮玩企业。
“爆单”绝非偶然。在东莞,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从事相关产业,能快速回应市场需求。国内近85%的潮玩、全球近1/4的动漫衍生品都产自于此。数字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大幅提速,东莞AI打版中心可实现48小时打样、72小时量产,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周期缩短20日。“唯快不破”的绝技,让东莞接住了“泼天富贵”。
而这,只是广东文化产业的冰山一角。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挑起“文化生产力”的大梁。2023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超过2.2万亿元,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
据省工信厅统计,广东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在2023年就实现了营业收入6233.38亿元,提前完成2025年突破6200亿元的目标任务。广东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曾经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屡屡开创先河的广东,近年积极抢占数字音乐这一“新赛道”,涌现出酷狗、荔支等龙头企业。
广东动漫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全省在册的动漫关联企业数量超过20万家,形成了实力强劲的动漫产业集群。
广州科韵路,毗邻金融城、琶洲一条11公里的路,曾走出网易、三七互娱等企业,被誉为“中国游戏第一街”。科韵路所辐射的周边,有高校林立的五山片区、有华南最大的高校集聚地广州大学城。高校的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支撑着“文化+科技”创新的星火在这里点燃。
如今,全省上下紧锣密鼓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筑巢引凤吸引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快构筑“年轻态”数字文化创意新高地提供广阔舞台。
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广东不断催生文化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
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广州趣丸在数字人、三维生成、AI音乐等领域发力,推出的多模态生成大模型——天谱乐,成为AI音乐创作大门的新钥匙;
就在本月,由深圳众擎科技自主研发的PM01人形机器人,在广州花都融创滑雪场成功挑战冰雪运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广东文化产业加速融合,必将催生更磅礴的市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预测,依托人工智能与科技优势,广东乃至大湾区文化产业作为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增长极的作用,将在未来不断凸显。
倚靠“良港” 乘风破浪“出海”正当时
3月中旬,第29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咏声动漫去年上映的新国漫电影《落凡尘》成为现场焦点,不断收到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等各国买家的问询。
“不少海外买家都对中国动画电影十分感兴趣,‘国漫热’从国内蔓延到了海外。”咏声动漫海外发行总监刘雅玲介绍。
片中,充满东方美学色彩的牛郎织女传说得以重现,也展现了广东影视在云端渲染等特效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而“硬核实力”与“浪漫想象”的梦幻联动,也是动漫电影《雄狮少年》博得好评如潮的重要原因。
《雄狮少年》在日本上映后,获得新海诚、伊藤智彦等众多业内大咖点赞。“海外观众不但可以从银幕里欣赏到南国醒狮,还知道中国除了北京、上海,还有广东这样美丽的地方。”制片人程海明说。
从“出圈”到“出海”,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一舞绝尘”,先后在海内外42座城市演出超过200场。去年8-10月,《咏春》在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法国巴黎会议宫连续上演,以12天16场的成绩刷新我国本土舞剧海外商演时间与场次纪录。下个月,《咏春》将开启俄罗斯巡演。
文化“出海”捷报频传,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这一“良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成熟的投融资主体,还汇聚了大量内地与港澳的优质人才,并吸引了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在此落户,堪称文化创新的“桥头堡”。
数据显示,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四成,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粤产动漫”方阵的头部劲旅华强方特为例,通过组建国际化翻译、配音、发行等全流程人才队伍,构建全球化发行网络,为旗下作品推出了100多种语言的译制版本。“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已在60多国影院持续上映。
文化新业态为岭南文化IP“出海”打开了新路径,技术加持让传播中国故事如虎添翼,广东的文化出海“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发展迅猛,备受瞩目。
广东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在海外影响力、海外市场份额、全球用户规模等方面持续开疆拓土。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到423.6亿元,同比增长9.9%。以三七互娱为例,已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稳居“出海”游戏厂商第一梯队。
在势头正劲的微短剧领域,广东涌现出《第六只醒狮》《中华战舞》等融合非遗、文旅元素的优秀作品;深圳通过对微短剧行业释放政策“礼包”,着力打造微短剧出海基地。
“以传承与创新为驱动双轮,深度挖掘岭南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岭南文化一定会焕发出全新魅力与强大活力。”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说,以构建新岭南文明勇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潮头,广东必将成为世界更好读懂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重要窗口。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李培 杨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