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日均巡桥2万步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春节期间,潮州广济桥景区游人如织。南方日报记者 刘梓薇摄
2月6日大年初九早上8:30,即使已过了开工日,潮州市广济桥景区仍然游人如织,一早便排起长队。
“今天刮风,梭船段要警惕。”距离广济桥景区开门还有半小时,沈健华在石墩桥上来回巡查,眼珠子像探测仪一样不停扫描每一处死角,对安全风险点保持高度敏感。“天气变化对桥上的安全影响最大,尤其是刮风下雨,一刻都不能松懈。”
广济桥全长518米,春节假期,沈健华日均要在桥上行走2万多步。从广济桥上一名安全管理员,到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文物保护一科副科长,沈健华围绕保障桥上安全和秩序这一主线,守护古桥18年,也见证广济桥从文物到景区的发展。
相较于一路之隔的广济门和广济楼,横亘于韩江水面上的广济桥面临更复杂的安全风险,常有游客不顾危险跨越护栏到梭船船头打卡拍照,使他不得不多操一些心。即便桥亭上有工作人员定点驻守,每间隔半小时至一小时,沈健华还是会在桥上来回巡一遍。
随着潮州文化旅游市场火热,即便不在节假日,广济桥日均5000人次游客量已成常态。
不仅游客数量变了,广济桥的管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十几年前,沈健华和同事目睹了一名市民在桥上轻生的情况。危急时刻,他和同事当即跟着跳了下去。“当时一心只想把人救上来。”沈健华边说边走,在最靠近梭船的石墩上,他跟两名红十字会救援人员打了声招呼,“现在我们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和救生设备,桥上的工作人员也定期进行消防、反恐等技能演练和培训,讲求科学性和专业性。”
沈健华不仅是广济桥上的“安全防守员”,他更是一个“多面手”。当游客因插队或推挤产生冲突时,沈健华不仅是矛盾调解员,还要成为“心理分析师”。“有时他们有情绪,但不懂怎么表达,需要分析他们形成负面情绪的原因和背后的诉求,从源头进行安抚和调解。”
不同于一般景区,广济桥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健华还担任着“文物保护者”的角色。巡查时,沈健华指着桥亭上的插销和莲花座,对容易发生松动的点位如数家珍。“扶手石条之间的裂缝就是不久前刚修好的,这些薄弱点都要日常巡查,有异常要上报申请修缮。”他说,广济桥首先是文物,然后才是景区,如果没有保护作为前提,也就没有合理的旅游开发。
对于沈健华来说,“休息”二字,总是排在游客之后。尽管是休息日,沈健华也会让同事把现场的情况用手机拍给他看,闲时散步,双脚走着走着就又到了广济桥,仿佛眼睛总离不开这座桥。
“广济桥如今这么受欢迎,很不容易,作为潮州人我很自豪。”沈健华说,守好广济桥,不仅是对市民和游客负责任,也是维护好潮州城市旅游形象的应尽之责。
南方日报记者 刘梓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