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村村有绝活 人人是主角

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广东各地年味“气氛组”陆续上线,醒狮、武术、舞龙、舞貔貅、渔灯、剪纸等非遗技艺“争艳”迎新春。今天,跟随我们的镜头,带你走进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感受“粤来粤好”的年味儿!
拍摄:人民网何善福(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剪辑:人民网朴馨语
临近年关,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派潭中学舞貔貅训练基地内,73岁的佳松岭村张氏舞貔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木,正在向舞貔貅社团的高二学生们演示舞貔貅技艺。“舞貔貅是我们这里逢喜事、年节、开店铺、建新房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寓意吉祥如意,祈求好运。”张永木介绍。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内,舞貔貅社团的学生们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训练。人民网 朴馨语摄
2023年8月13日,派潭镇“村晚系列文化活动”(以下简称“村晚”)启动。张永木带领的舞貔貅队,几乎场场不落,貔貅形象更是被选为“村晚”吉祥物IP形象原型。“‘村晚’让更多村民了解貔貅文化,更多小朋友了解貔貅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一代一代地把貔貅文化传承下去。”张永木说道。
“村晚”“村晚”,村村有绝活。历史上,派潭镇双合寮村的乌石冚、马口圳社族人从梅州市平远县迁入,继承了祖先传下来的舞渔灯技艺、习俗。每年正月初十,双合寮村每家每户都会自制渔灯,游走祈盼年年有余、幸福美满。
2024年正月初十,派潭镇双合寮村承办“村晚”,家家户户举着自制渔灯,敲锣打鼓,巡游祭拜。(资料图)
传统舞渔灯需要大空间,可“村晚”场地有限,怎么办?“小连姐”黄永连和她的队员们将舞蹈元素融入了这项增城区非遗。“村晚”主题曲《吾乡派潭》响起,渔灯闪耀,台上台下同唱共舞,热烈欢腾。
舞在派潭,每一个人都是“村晚”主角。“‘村晚’大舞台,有才你就来!”这句宣传语,还吸引来了一群“气氛组”。村妇女主任、志愿者、网红博主……退休前闪耀在各行各业的派潭妇女们,退休后也没闲着,穿上套装,拿起花球,跳起广场舞。
迎接农历新年,派潭“村晚”广场舞表演队队员们正在排练一支新舞蹈。人民网 朴馨语摄
“我们这支队伍成立有七八年了,因为爱好相聚,又一起登上‘村晚’舞台,想起来就特别幸福。”排练完一支新舞蹈,表演者晓霞姐感叹。
翻阅派潭“村晚”的官方视频号“吾乡派潭”,每条视频下面,都有当地村民写下数百条评论:“太精彩了”“还是我们本地的歌手好啊”。也有不少还在全国各地务工的派潭人,通过视频回忆起了家乡的点点滴滴,“我小时候看过这个表演”“为家乡点赞,这就是年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