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
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探访)
核心阅读
从家族宅院到乡村宗祠,从水乡古镇到岭南园林,广东佛山拥有大量造型独特、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如何让老建筑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佛山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武馆鸿胜馆,如今成了历史专题纪念馆,展示佛山蔡李佛拳,讲述佛山的武术文化;广东粤剧博物馆,原来是一座旧祠堂,现在成为展示广东粤剧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窗口……
在广东省佛山市,许多历史建筑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得到合理利用,既留住文化记忆,又展现时代风采。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佛山老城、顺德老城两个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20处,历史建筑21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9处。如何下足保护利用“微功夫”,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记者到佛山进行了探访。
因地制宜的活化路径
走进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吴家大院,古朴的青砖镬耳屋、精美的意式洋楼、葱郁的古树映入眼帘。透过这片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古建筑群,依稀可见吴氏家族往日的兴旺和侨乡文化的历史印记。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活化是最好的传承。通过活化升级,吴家大院成为一个集文物建筑、图书馆、博物馆等功能于一体的独特公共空间。
儒林文化、龙舟文化、侨乡文化……6栋镬耳屋及1栋碉楼被设计成8个不同主题的展馆,全方位呈现吴家大院的历史和九江镇的人文风貌。
“我们着眼全域旅游,通过在假期举办研学营吸引游客,为他们展示吴家大院的历史建筑,带他们体验龙舟文化。”佛山市南海区邦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罗伟清说。
吴家大院的后花园,被打造为“时光花园”,成为举办户外婚礼、团建聚会的好去处。拐角处,还藏着一间别致的咖啡屋。“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把老建筑用起来,历史文化也就活起来了。”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城乡建设科科长邝竞开说。
位于顺德区碧江村的振响楼,始建于明代,抗战时期多名革命志士曾在此进行抗日救国宣传讲学。经过修缮保护,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赋予历史建筑独特的精神内涵,也是开展活化利用的切入点。”碧江社区党委书记方志濠说。
“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过程中,佛山市注重挖掘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尊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鼓励进行因地制宜的差异性活化利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科长王会说,住建部门持续推进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测绘建档等基础措施,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指引与保障。
以用促保的地方法规
今年6月,《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强调保护的同时,还明确历史建筑应当在符合其价值要素保护和保证建筑安全前提下开展多功能使用。
历史建筑的多功能使用包含哪些方向?“规定鼓励设立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图书馆、民俗文化体验馆等,鼓励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民间工艺传承、中华老字号经营等,鼓励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与文化价值特色相适宜的经营活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刘王生说。
老房子要开发新用途,能不能对建筑加以改造?根据细则,开展历史建筑多功能使用可以通过修缮工程或加固改善工程提升使用性能,依法改变历史建筑使用性质,但是不得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正式出台《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图则》等,公布《佛山市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出台《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佛山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构建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四梁八柱”。
“活化是长效的传承,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佛山将继续深入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鼓励各方参与,创新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让历史建筑在有效利用中焕发新生。”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曾阳春说。
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
2014年,佛山启动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将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10年来,已有6批次110个古村落完成活化升级,目前第七批40个古村落活化升级正有序推进。
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以陈氏大宗祠为主的明清时期民居群,以及由长庚里、圣堂大街等组成的晚清民国建筑群,让村庄更显古朴韵味。
如何把老建筑用起来?陈氏大宗祠被改造为村史馆,向游客讲述古村落的悠久历史;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仙岗书院升级为守一艺术馆,展示牌匾、花轿等特色藏品。“在修葺和改造过程中,我们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最大程度保留了这座岭南特色古书院的底色。”守一艺术馆负责人张永炎说。
走进仙岗书院,金漆木雕的古舞台引人注目。“热爱粤曲的村民可以在舞台上切磋技艺、开展文化交流。活化利用让书院成为集文物展示、艺术展演、非遗项目体验于一体的功能性文化场所。”南海区仙岗社区党委书记欧锡康说。
不仅在仙岗村,经过多年活化利用,佛山许多沉寂的古村落正逐渐呈现出“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整体提升与空间微改造相结合,助力古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顺德区龙江镇左滩村,年代久远、破败倒塌的废旧蚕房经过活化开发,变身乡村书屋。丰富多样的报刊书籍、宽敞明亮的阅读环境、香气馥郁的咖啡茶饮,吸引着村民们来这里阅读、休闲。
“在与村民充分沟通后,2019年,我们对蚕房进行了修缮和翻新,接着面向社会招聘主理人,引入社会资金运营,打造乡村复合型空间。”左滩村党委副书记余小婷说,老建筑活化利用提升了乡村环境、丰富了文化体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