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
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主动地“传播中华文化”。文化传播是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为持久的传播。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可以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体来看,更加主动做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优秀文化产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要求我国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新时代以来,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养分,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创造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创新成果。《大江大河》《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等一大批具有较强穿透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各类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竞相举办,大量融合中国传统和现代元素的作品相继走出国门,这一系列优秀文化产品既具备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又贴近海外受众的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的期待,增进了海外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接触和理解,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质增效。要推动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相融合、中国精神与世界眼光相融通,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向世界大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只有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才能得到更好彰显。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更要注重精神层面,传播好我们创造的精品力作,推进中国形象的塑造、中国精神的推广、中国故事的讲述,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好中华文化资源、紧扣国际关切,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寻找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契合点,挖掘可感知的精神标识,探索可沟通的表达方式,搭建可共享的话语空间,推进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亲和力和实效性,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用好文明古国论坛等平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动。
探索文化传播新模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文化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深刻重塑文化业态,深刻推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海外民众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买到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可以从推介会、网站、社交媒体等各类渠道了解到中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景点,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获得沉浸式的中国文化体验。可见,数字时代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形成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创造了更为新颖的表达方式,极大拉近了海外民众同中华文化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拓展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平台和通道,有利于更好发挥各类文化产品的功能,搭建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要统筹网上网下各类平台、资源,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借助数字技术打造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受众的文化传播场景,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此外,还要着力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与贸易顺差呈攀升态势,这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支持各类文化企业从事对外文化贸易业务,进一步办好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交易展示平台,扶持“出海型”文化企业,鼓励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稳步提高境外文化领域投资合作规模和质量,助力中国文创产业集群出海,联合全球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文化技术标准、装备制造走出去。要构建符合文化创造发展特点的品牌评价体系,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快提升文化遗产、印刷品、声像制品、视觉艺术品、视听媒介等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要把握好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创新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新条件,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不断巩固数字文化产品及服务国际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培育数字文化贸易新动能。
(作者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原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