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向“新”而行 “绿”潮澎湃

“最强大脑”齐聚阳江 激发“绿能之都”新动能

2024年11月18日17:43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11月16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以下简称“绿能分论坛”)在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阳江市海陵岛举行。

这是大湾区科学论坛自2021年举办以来首届聚焦绿能产业科技创新的分论坛,以“科技创新和绿能产业发展”为年度主题,以“立足阳江、协同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定位,吸引了7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170多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代表参加,旨在搭建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和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绿能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绿色低碳,是阳江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阳江深入贯彻“双碳”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起了涵盖风电、水电、光伏、抽水蓄能等较为完备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将强化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阳江市委、市政府掷地有声地亮出了阳江在绿能产业的雄心壮志,并表示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对外开放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机遇,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

共襄盛举 “最强大脑”齐聚 掀起产学研热潮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指导,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科学 勇立潮头”为主题,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等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前沿科学问题、颠覆性技术和新兴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技术策源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助理田原介绍,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共有1个主论坛,14个分论坛。阳江绿能分论坛是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在大湾区城市以外举办的分论坛,不仅规格高而且专业性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主席白春礼等多位中外嘉宾发表视频致辞;张小曳、刘经南、封锡盛、张跃、刘锦茂、张纹通等6位国内外院士参加了论坛,并聚焦绿能产业作了主旨演讲。同时还有“海丝对话·阳江”、圆桌会议等内容,嘉宾们围绕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绿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还发布了《阳江倡议》,提出包括坚守绿色发展愿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强化绿色金融支持、深化国际技术合作、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等六方面内容,呼吁各方汇聚智慧与力量,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彰显了绿能分论坛在推动绿能产业可持续与创新发展上的坚定决心。

具体来看,本次阳江绿能分论坛呈现了“四个一”亮点特色。

汇聚一流精英。论坛盛况空前,吸引了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多人,国内外绿能产业领军企业170多家以及多家主流、行业媒体参加。

形成一项倡议。各方领军人物共同探讨绿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和科技创新,并发布《阳江倡议》,有力推动了绿能产业的可持续和创新发展。

布局一个产业。借助论坛平台,聚集顶尖科学家高端智库,高位谋划绿能产业,推动绿能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共建一个平台。打造了“绿能产业科创汇客厅”这一常态化、国际化活动平台,平台集科技前沿交流、科技人才对接、产学研融合等功能于一体,后续将发出更多关于绿能产业科技创新的“中国声音”,有利于让全球绿能行业人士更充分地了解阳江、了解广东、了解中国。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论坛还见证了两位院士团队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以及17个产业招商项目正式签约。

作为一次高端智库的“头脑风暴”,绿能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阳江市高质量发展,大湾区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注入了强劲动力。

御风逐海 海上风电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阳江承办如此高规格绿能分论坛有何底气?从以下几项数据中可窥见一二。

10.7%——截至目前,阳江累计建成各类电源总装机容量2141.7万千瓦,约占全省10.7%。

74.6%——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597.4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容量的74.6%,相当于每100度电就有74.6度的绿电。

50%——海上风电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约占全省50%、占全国七分之一。

2600万千瓦——预计到2030年,阳江将建成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超2600万千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6120万吨。

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中心,是大湾区向西延伸第一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等自然资源禀赋,拥有发展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能源的优越先决条件。

当前,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顺应全球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要求,阳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产业,构建起了以海上风电为引领的涵盖风电、水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其中,海上风电产业更是阳江“向海图强”的一张闪亮名片。地处南海之滨的阳江,海域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66.8公里,占广东海岸线的十分之一。

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驱动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链。

从2017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到建设全国首个国际风电城,短短7年时间,阳江举全市之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构建起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格局。

在能源变革大潮中,阳江乘风而起,以充沛绿电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据统计,阳江市规划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其中1300万千瓦共24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核准。海上风电已并网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约占全国七分之一、广东的“半壁江山”;在建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另有三山岛300万千瓦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正在成为业内共识。

向高而攀 做大做深做透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阳江希望激发更深层的“绿色动能”,创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一种以海上风电为电源的零碳工业正在孕育发展。

阳江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一园三区”绿能示范产业园,重点引入受碳排放约束度高、需要绿色标签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并构建由绿电为电源的园区供电体系,打造零碳制造业。

“以前工业用电主要来自电网,而电网电源多为火电,产生碳排放。绿能示范产业园构建集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和智慧能源管理等于一体的绿色供电体系,为制造业直供绿电,打造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有出口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广东省政府已批复同意阳江作为试点在省内开展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工作,并积极争取作为国家在广东的绿电直供、绿电认证等试点示范。

今年2月,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挂牌,目前已有北京中清智辉、浙江青禾(阳江锐普)等一批新型储能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户。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阳江正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此背景下,阳江提出做大做深做透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

做大方面,加强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海上风电场建设,积极引进储能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同时,着眼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同步构建“一港四中心”,加强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造风电全产业链,不断释放“绿色潜能”。

做深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发挥绿能示范产业园示范作用,强化全过程碳排放管理,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可靠绿电保障。

做透方面,利用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快绿氢、绿氨、绿甲醇等绿色燃料制贮、注产;谋划发展绿色炼钢产业,探索建设森林、海洋碳汇示范项目及碳汇、绿电交易平台。

举办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是广东着眼全省发展大局,结合绿能产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要部署。阳江作为广东的能源大市,有责任、有能力、有基础、有信心加快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举办本次分论坛,阳江能更好地加强与国内外绿色能源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交流合作,推动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提升阳江“绿能之都”知名度和美誉度。

逐梦星海 以“阳江所能”精准对接“湾区所需”

盛会终有时,拼搏梦不息。

绿能分论坛在阳江举办,是对阳江坚持发展绿色生产力的肯定与支持,更是对阳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的鞭策与赋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城,这次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把绿能分论坛放在阳江举办,将加快阳江“融湾入圈”步伐,推动“阳江所能”精准对接“湾区所需”。

阳江将立足“4+4+X”产业体系,重点在绿色制造、海洋经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滨海旅游康养等产业与大湾区城市加强合作共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稳链强链,建立招商联合体共同面向全球招商,招引更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阳投资,与大湾区城市形成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携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阳江将借助绿能分论坛,积极对接大湾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科技人才,打造联合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形成合力,鼓励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探索“湾区研发+阳江制造”“湾区孵化+阳江产业化”等合作模式。

阳江还将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年”建设,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通过“联动试验、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推动大湾区先行探索、自主实践的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阳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全流程构建与大湾区同标高的营商环境,让各类专家学者人才在阳江安心工作、专心科研、舒心生活,不断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快加深的另一面,涵盖科技、人才、资金、服务、文化等各领域全面联动的软对接,也正在大湾区和阳江之间持续拓宽深化。

围绕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和推动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的目标任务,阳江正持续向湾区、向城乡、向碧海、向蓝天拓空间。

砥砺前行,积微成著。阳江绿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阳江用实干、创新,积蓄“绿能之都”发展新动能。

继往开来,逐梦星海。阳江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领形成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大湾区和全国产业绿色转型的步伐。

城市闯关的窗口转瞬即逝,认清了方向就要事不避难。

站在绿能发展的黄金时期,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阳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向“绿”而行,在大湾区和全国产业绿色转型中体现阳江担当,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家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站长 张小曳

阳江发展绿能产业

优势明显

今年4月,张小曳院士工作站落户阳江,是阳江市首个省级院士工作站。他介绍,该院士工作站目前正在做四件事:一是用好阳江绿电,确认阳江的碳资产;二是扩大绿电,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绿电的方向;三是护好绿电,通过大模型等技术手段,更好地延长电网预报时效;四是关注空气质量,留意减少碳排放后,空气质量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研究更好助力降碳减污。

张小曳认为,阳江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又有完备的绿能供应体系,加之正加快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积极争取其作为国家在广东的绿电直供、绿电认证等示范试点,发展绿能产业优势明显。

“阳江的发展路线非常正确。当路线确定后,最关键的就是用好人。”张小曳建议阳江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高质量团队及优质产业链的招引,以更大合力推动绿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刘经南

推动北斗技术

赋能风电发展

“在风能资源方面,阳江海平面80米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可达6米至9米/秒,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刘经南表示,基于风能资源优势,阳江适合建设海上风电场,发展风力发电,并同步发展抽水蓄能和储能,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刘经南认为,科技创新在绿能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北斗技术与通信、5G等技术结合,可以推动风力发电向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大大提高运维效率和发电可靠性,实现长期稳定安全连续发电。阳江提出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风力发电建设模式,规划把风电绿能产业全面地跟北斗这种时空智能基础设施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风力发电产业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他建议,阳江要加强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努力汇聚更多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好多重优势,实现“政产学研金”融合发展。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 香港工程院院士 刘锦茂

可在阳江成立

风电叶片回收实验室

刘锦茂表示,阳江进一步推动风电产业发展,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应着力探索并构建风电叶片污染控制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在阳江成立风电叶片回收实验室,深化对风电叶片回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在阳江转化与应用,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

他建议在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方面,阳江应通过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吸引来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风电产业相关机构和专业人才,鼓励将先进的技术、经验以及资源引入阳江,加强本地风电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阳江风电产业链条,促进整个产业生态更加完备与成熟。

统筹:杨世华 黄韬炜

撰文:黄林 赵强 姚寿高 李孔青

(责编:朴馨语、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