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9月25日通报,近期,在开展海湾精细化调查生物生态调查工作中,首次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厦门文昌鱼,平均密度高达47尾/平方米。
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发现的厦门文昌鱼。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据介绍,自生态环境部从2023年起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以来,广东省海湾精细化调查在全省59个海湾共开展6大类19项1400多个点位调查任务。其中,针对广东省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的特点,海洋生物生态内容涵盖了保护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水产资源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及中华白海豚、海龟、文昌鱼、鲎及鸟类等重点生物物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黄洪辉介绍,文昌鱼早在五亿多年前就已出现,至今仍保持着原古性状。作为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幸存物种,是无脊椎动物演化至脊椎动物过渡典型的“活标本”,亦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的极其珍贵的模式动物。文昌鱼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对栖息环境要求苛刻,对环境质量有重要指示意义。1988年,我国将文昌鱼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以文昌鱼、中华白海豚、海龟等为代表的珍稀海洋生物是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关键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郑淑颖表示,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流域海域系统治理,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66万平方公里,全部纳入海域优先保护单元,聚焦美丽海湾建设主线,重点推进15个"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编制《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广东)》,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本次在海龟保护区首次调查发现厦门文昌鱼,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郑淑颖说。
接下来,广东省将继续强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点生物物种调查,系统掌握海湾生态环境状况,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建设目标,“一湾一策”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