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澳门特区政府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海洋功能区划》《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

与海相伴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富子梅
2024年09月22日09: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6月24日,依海而生的澳门,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海洋功能区划》《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

2015年12月,为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管理好、利用好、保护好澳门海域,对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明确提出,统筹澳门城市建设和海域发展,推动澳门海域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发挥澳门海域在建设“宜居城市”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大局。

发展海洋旅游

传承海洋文化

翻开《澳门渔家这一代》,仿佛推开一扇窗:锚前看日出、万船回内港、渔家平常饭,一张张图片记载着昔日渔港的繁荣;“我从南海来,带着鱼虾蟹”“朝朝勤下网,夜夜赶市场”……平白晓畅的诗句,生动展现澳门依海而生的勃勃生机。

“我是家里的第四代渔民,40多年来与海相伴,也是最后一代打鱼人。”《澳门渔家这一代》作者、澳门渔民互助会理事长陈明金在打鱼捕虾之余,写下风里来、雨里往的渔家故事。2019年,他告别打鱼捕虾生活。

在休渔季的每个周末,妈阁码头都会迎来“海上游”旅客,他们绝大多数是澳门居民。“我虽然生长在澳门,却对澳门的渔业、渔民知之甚少,很想了解渔民生活和海上发展。这次公司组织半日‘海上游’,大家报名踊跃。”澳门一家企业的社工严女士说。这项由澳门渔民互助会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资助和指导下举办的特色旅游项目,推出伊始就颇受欢迎。

游船平稳行驶在澳门半岛、氹仔岛之间的澳门水道,这是西江船只出海的交通要道,只见大大小小的船舶航行其中。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4座跨海大桥蔚为壮观,“第一次从桥下经过,换个角度看大桥、看岸上的澳门,既梦幻又真实美好。”游客们纷纷拍照。

“织渔网是捕鱼人的基本技能,每次出海回来,渔网都需要修修补补。‘咸水歌’唱的是渔民生活,也是渔民在海上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陈明金经常上船做导游,给游客介绍沿途经过的海域,讲述出海捕鱼的故事,也教游客唱“咸水歌”、织渔网。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发展海洋旅游”是重要内容。“澳门海岸带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仅有海蚀地貌、砂质海岸、红树林保护区等自然景观,陆上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海洋特征,如港口、船坞、灯塔、渔村、宫庙等,这些建筑既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也是澳门海洋文化的体现。”澳门科技大学澳门海洋工程与环境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王玮建议,发展海洋旅游,可将澳门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串联,研究规划滨海步道,开展海上游艇、冲浪、海钓等海上项目。

积极发展“旅游+海洋”,《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提出,合理设计“澳门海上游”与陆地旅游资源相衔接的旅游路线,考虑在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增设游客上落点,串联妈阁码头、路环码头,促进海上游发展成“一线多站”模式。

“如今的澳门游人如织,名气大、美食多、景观独特,可以进一步发挥澳门旅游既有优势,在传承航海文化开拓精神、提升海洋休闲文化价值、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历史建筑的现代化内涵等方面,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展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在澳门科技大学进修的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张科建议。

“深化粤港澳海洋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写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根据规划,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沿海城市的涉海合作。如与珠海合作发展海岛观光、海上运动赛事等多元化海洋旅游项目,鼓励澳门企业参与海岛旅游项目的投资和管理等。

注重科学研究

加强海域保护

百年沧海桑田,经过多次填海造陆,澳门陆地面积已拓展至33.3平方公里。澳门的城市发展轨迹,标注着澳门的成长,凸显澳门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与海洋息息相关。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开展海域管理工作,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逐步健全完善澳门海域管理体系。“我们必须珍惜这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域,必须重视海域的研究、保护和管理。”曾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的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说。

“因为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海域特点,澳门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李行伟说,“也正因如此,深入研究澳门海域特点、科学治理保护海洋环境成为澳门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沿着路环岛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澳门野外观测站”)。“澳门海域海水较浅,水深处仅5米左右,加上泥沙沉积,浅滩广泛分布,不仅形成海水颜色渐变的独特景象,更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工作人员指着蓝黄相间、波浪起伏的海水告诉记者,通过观测计量一定时期、一定高程海域上空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臭氧等一系列指标数据,加强澳门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为澳门海域治理、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2021年10月批准设立的澳门野外观测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标志着澳门融入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体系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李行伟表示,澳门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东、香港开展更深入的海洋研究开发合作,进一步挖掘海洋价值,拓展海洋发展空间。

构建澳门海域发展蓝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提出,按照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对澳门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围绕“一中心一平台”的目标定位,以海域为切入点,发挥澳门所长,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9月初,台风“摩羯”来袭,澳门发出今年首个八号风球,由多部门组成的民防架构成员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持续发布最新天气资讯及民防信息,提醒市民时刻留意并做好防风防水浸措施。记者观察到,临街门窗都用胶带打上“米”字防护,还在门口堆砌了沙袋。

“尽管防灾减灾意识在澳门社会各界已深入人心,但澳门陆域特别是老城区地势较低,防护标准普遍较低,海洋灾害的发生对生命财产、生态系统、沿海工程设施建设等均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王玮说,应对气候变化下海洋灾害的影响及其治理是澳门海洋环境与生态安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面临的长期课题。

《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规划》提出,提升海洋防灾减灾的能力,提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海洋灾害风险管理监测预警能力。

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海事及水务局根据澳门独特复杂的海上环境,如过路船多、海上工程多等特点,长期保持与内地和香港的沟通协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在发生突发情况时作出迅速、有效的应对,努力确保海事安全。“以澳门大桥工程为例,为配合工程吊装工作,海事及水务局共实施逾40次的海上航道临时封航管控,于大桥吊装作业前,珠澳海事部门共同制定交通管制计划,提前发布航海通告,引导船舶分流。”该负责人举例说。

“智慧海事系统(澳门版)”引人关注。记者了解到,系统由广东海事局协助建立,对往来澳门的船舶进行风险预警、全程追踪、违规提示,同时强化粤澳智慧海事科技和资源共享,提升海域智慧管理、海上巡查、海上交通和船舶船员监管的能力,以及海上搜救、海上保安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管理好、利用好、保护好澳门海域,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多年填海造陆,澳门城市发展与空间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但空间拓展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日益凸显。”王玮介绍,填海造陆活动改变了海域岸线的自然属性,澳门海岸线由原有的蜿蜒曲折趋于规则平直,自然岸线保有率锐减,影响了附近水域的水文动力条件,给澳门沿海区域生态系统造成压力。“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岸线环境一体化保护,是未来澳门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方向。”王玮说。

(责编:宁玉瑛、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