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全球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成果发布

2024年08月12日16:1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联合华大集团旗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对1063例结直肠癌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癌症不同阶段相关的基因,并识别了结直肠癌关键预后因子,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数据基础,相关研究于8月7日发表于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

Nature官网截图。

Nature官网截图。

基因信息+临床数据,双剑合璧破解“癌症密码”

为了加深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理解,识别驱动事件并确定其预后特征,中瑞两国科研团队针对瑞典知名癌症样本与数据库U-CAN队列中的1063例结直肠癌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1063例样本中包括782例结肠癌和281例直肠癌,其中,21%(223例)为微卫星不稳定肿瘤(结直肠癌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从测序结果中,研究团队鉴定得到了96个显著突变基因,其中有24个为新发现的潜在驱动基因;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WNT, EGFR 和 TGF-β 通路相关的驱动基因,也与结直肠癌生存显著相关。

不止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突变时序分析,推导出了9个与癌症发生早期事件相关的驱动突变基因,和更倾向于在癌症发生的后期阶段出现的突变基因。这些发现为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开发提供了临床研究策略,并揭示了与肿瘤后期侵袭和转移相关的重要分子变化。

本次分析的结直肠癌样本中,94%的病人有完整的5年临床随访记录,这也为研究人员更好地将基因数据与临床数据进行结合,破解“癌症密码”提供了可能。

既往对结直肠癌基因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区突变,但其实非编码区也可能会对癌症发生发展造成影响。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在线粒体基因组和非编码区域中也存在与疾病相关的突变,并对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的突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填补了非编码区在结直肠癌相关研究中的空白,将进一步推动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理解。

论文作者、乌普萨拉大学的Tobias Sjöblom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实现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结直肠癌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综合分析,并将分子层面的发现与高质量的临床数据相结合,从而识别关键预后因子,这使这项研究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U-CAN大规模的临床患者队列与华大杰出的测序及数据分析能力相结合,对于本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未来能在这一科学领域与华大持续合作。”

论文作者、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林从博士表示:“此次通过将华大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和数据分析资源应用于大规模结直肠癌人群,不仅发现多种突变事件对预后的显著预测效应,新构建的表达谱精细分型也将在未来指导结直肠癌个体化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期望未来能更加系统深入地解析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华大前沿技术探索开发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标志物,真正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俞洋)

(责编:王雅蝶、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