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良种良法实现“高产又好吃”

11月13日上午,在阳江市阳东区大沟镇徐赤村的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高产攻关田,随着一袋袋稻谷称重完成,专家组对高产攻关区进行测产验收:折算干谷亩产591.3公斤,超过了预期目标。
当天上午,专家组先后来到大沟镇、北惯镇、塘坪镇的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高产攻关田进行测产验收,其中大沟镇收割3.23亩,折算干谷亩产591.3公斤;北惯镇收割2.8亩,折算干谷亩产586.8公斤;塘坪镇收割6.1亩,折算干谷亩产612.4公斤,全部超过了580公斤的目标任务。
今年,阳江市在塘坪镇长乐村、红丰镇旋州村、大沟镇徐赤村、北惯镇台丹村、平冈镇麻梨村开展晚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每个示范片1000亩,每个千亩示范片内设1个百亩高产攻关田。示范片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目的是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据统计,晚稻示范片高产攻关田亩产超过了580公斤,示范区亩产达到了450公斤,显著高于全区341公斤的平均亩产。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梁基校介绍,专家产量和农户产量差距还很大,要想提高全区水稻的亩产,还要继续加大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推广力度,真正让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
“示范区的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农户基本都可以掌握。”梁基校说,在推广的过程中,一是部分农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高产不好吃”“好吃不高产”,抗拒杂交水稻品种;二是担心成本问题,认为种子、机械投入过大,利润会大大减少。梁基校表示,示范区种植的泰丰优208、特优2068等都是经过省科研机构筛选的优质品种,可以做到“高产又好吃”;而且,随着全程机械化耕种和农业生产托管的推进,水稻种植效益正逐步提高,希望广大农户打破固有思维,去尝试新品种、新技术,以此提高种植效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