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以“生活流叙事”描摹“烟火式青春” 《追光的日子》凭借写实主义成暑期档热播

人民文旅
2023年07月19日17:10 |
小字号

CCTV-1直播收视率峰值达1.4517%,优酷站内热度破10000,豆瓣开分8.4,这是青春励志人生剧《追光的日子》在激烈的暑期档角逐中拿下的优异成绩单。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优酷、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出品,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人民文旅联合出品。

每逢暑期,聚焦教育、校园、大考、成长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是荧幕“标配”——有别于极易撩拨大众神经的“中产叙事”和“鸡娃议题”,也和备受欢迎的青春偶像路线截然不同,《追光的日子》则是凭借无限接近真实生活的颗粒感,持续赢取着广大观众的心。

#追光的日子翻拍我的高中#、#夏天就得看这样的校园剧#、#中国式亲子终于被这部剧拍出来了#、#追光的日子高中生心理图鉴#……自6月29日起在CCTV-1、优酷视频播出以来,《追光的日子》所引发的热烈探讨,大多围绕作品鲜明的“写实青春”属性展开。

尤显珍贵的是,该剧不但将真实的高考奋战搬上荧幕,更借“高考”这一全民关注的事件,透视宏大开阔的人生命题。它真诚地审视普通人的个体命运、个体选择和个体价值,在平淡如水的生活张力间,书写着炽热如火的励志诗篇。

打破精英滤镜

扎根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相比那些聚焦于北上广大城市中十分‘内卷’的高考状态,《追光的日子》才是大部分普通人高考时的真实图景。”

“演绎的都是普通平凡小孩的家庭和校园生活,与其我说与角色共情,不如说仿佛看见了角落里不曾被人看到的自己。”

“有笑有泪,几个学生引出了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缩影,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在中国式家长里有,可以说是非常真实了。”

《追光的日子》何以脱颖而出?从各路网友给出的评价不难看出,作品以贴合现实的复刻,呈现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提起近几年的都市剧,尤其是家庭教育题材,许多观众都有一个疑惑:为何聚焦的多是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尽管这样的故事充满了话题爆点,却无法代表更广大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心理感知。

《追光的日子》打破“精英滤镜”,将创作视角匍匐在普通人的生活肌理之中。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兼总制片人李峥袒露,本片创作的初心:“希望咱们的片子播出时,能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满满的希望与力量。”

为此,剧本创作阶段,编剧赵夏盈以及主创团队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做了包括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大量采风和调研工作。继小半年的走访和案头功夫之后,编剧团队又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故事写作。进入拍摄阶段,剧组在反复考察多地后,选择全程在惠州取景,目的就是还原中国城镇家庭的众生相。

如观众所见,剧中的家庭不是“高大上”的一线精英家庭,他们就是生活在中国最大多数的普通人的模样。比如,任真的母亲辛苦支撑着一家巴掌大的饺子馆;郝楠在重返教师岗位前,经营着一家台球厅;高远的父母都是医生,于是希望家里的孩子未来也当医生;贾坤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将他寄居在城中村的叔叔住处;吴凯妈妈为了照顾儿子,辞掉了事务所的工作,当了一个独立接单的个体会计师;王放的父亲是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看重钱、利益和价值,于是把王放看成是一个失败的“投资”……

作品所勾勒的人物,“熟悉”地就像存在于我们身边,他们有血有肉地呈现出了真实的社会百态,能够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沉浸其中,深刻共情主人公们的爱恨与悲欢,感同身受他们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也是作品不断收获“自来水”的重要原因。

精准对位青春

一幅让多数观众都能对号入座的“成长图鉴”

聚焦青春成长,向来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常青类型,但想要实现跨年龄传播,成功唤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记忆,并不容易。

《追光的日子》故事发生在2011年,这个巧妙的时间设定,让无论正值青春的人、还是青春远去的人,都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符号。更重要的是,作品不浮于“青春景观”的盲目堆砌,也拒绝用奇观性、唯美化、鸡血式的表达去吸引眼球,而是以真诚质朴的生活流叙事,小火慢炖,静水深流,细腻描摹着于无色处见繁花的“烟火式青春”。

从剧名可见,《追光的日子》题眼即“追光”。如果说高考的压力、迷茫的未来,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构成了遮蔽明媚青春的“阴云”,那么追光的日子,就是拨云见日、迎接灿烂的过程。全剧以青云中学高三14班为叙事中心,搭建起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有机嵌套的空间互动叙事结构,同时以郝楠帮助孩子们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为线索,进行单元剧式的线性块状呈现。

如此叙事,一方面让内容具有足够的广度,它描摹出了一幅让绝大多数观众都能对号入座的“成长图鉴”,比如剧中涉及了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强控制欲的父母等等投射在青春成长上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又实现了足够的深度,观众们得以在学生、教师、家长三重视角的交织叙事,以及随着郝楠老师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层层推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青春和人生,收获直面现实挑战的智慧与勇气。

故事的设定是在高三,但李峥表示,《追光的日子》真正的主旨并不仅仅想展现这个人生阶段,“人的一生其实都在追光地前行,当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时候,有时候会失去那个光点,会迷茫、会不知所措,但是身边的老师朋友们会互相帮助,点燃彼此心中的光,找寻到灿烂乍现的那一刻。”

作为青云中学高三14班的班主任,“郝楠”谐音“好难”,亦谐音“好老师”——他是个自身遭遇着人生挫折的不羁中年人,又是位带着满腔热忱、鼓舞孩子们追光向前的成长守望者。在设计郝楠这个角色时,李峥想到了成长路上的很多良师益友,“这个人物其实就是成长路上帮助过我们的人的集合体,而他们通常是亲切的、有人情味的。”

更显高明的一个设定,是彼此奔赴、双向救赎的人物关系,它完全消解了单向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属性。在这场以青春为名的旅程里,不仅孩子们成长了,老师、家长也在参与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治愈和人生的顿悟。而他们想要认真过好的,正是这平凡而灿烂的追光的日子。

复刻生活细节

以肉眼可见的真诚实现最大程度的共情

《追光的日子》对高考氛围的细腻还原、对高中生活的细节刻画、对青春心理的细微洞察,吸引着众多网友截图分享,齐齐表示“每一幕都在演我的青春”“过去的记忆又来攻击我了”……好评如潮的背后,凝聚着出品方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在“写实青春”创作理念上的定力与实力。

近年来,在青春剧的赛道上,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明确规划了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聚焦“写实主义青春”的“挚爱四部曲”,目前已完成“爱的距离”《忽而今夏》“爱的守护”《全世界最好的你》和“爱的修复”《月里青山淡如画》,以及正在开发的“爱的寻找”《向海》;一条则是更复合、更创新的尝试,比如像《追光的日子》这类将对青春的多维观照上升到对现实的深层思考上的作品,希望与跟观众有更多的探讨和共鸣。

围绕“写实青春”的创新突破,《追光的日子》集结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实力团队。例如导演韩天曾执导过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和《你的婚礼》,在光影的运用、画面质感的把控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美术指导的前作是《沉默的真相》;服装造型团队曾做过《送你一朵小红花》。

据制片人吴志非介绍,“我们在细节上都是按照真实场景还原的,比如手机是10年前的翻盖手机,教材是10年前的课本,家具是按照以前的风格摆放的,甚至连QQ聊天截图都还原了当时的样式。为了尽可能贴近真实的高中生活,剧中的群演都是学校里的学生。”整部剧力求让作品具有生活中自然带出来的“毛边儿”,能够让观众最大程度地共情,体味到与剧中人物共通的喜怒哀乐。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追光的日子》用扎根现实的筋骨和温度,已然成为了国产青春剧在写实中“追光”的开拓者甚至是领跑者,它更用肉眼可见的真诚,示范了什么叫“真实最有力量”。

(责编: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