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共用共享“湾区标准” 以高水平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广州4月6日电 (周睿)4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湾区标准”首次在发布会上介绍,以清单形式公布,属非强制性标准,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制定形成,在大湾区没有统一或互认标准的,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制定,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二是采信形成,对已有且适宜在大湾区实施的标准,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
会上指出,标准是规则对接的重要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携手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以“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什么是“湾区标准”?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张文献介绍,“湾区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方共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的集合。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三地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民生领域为重点,以粤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领域为切入点,积极研制互融共通的“湾区标准”。
张文献介绍,“湾区标准”内容广泛,目前共有110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这批“湾区标准”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紧贴湾区发展所需。每一项标准都源于湾区共同发展需求,由粤港澳三地技术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制,科学性、适用性较强。
二是汇聚粤港澳各方智慧。清单中有58项标准是由港澳相关机构作为牵头单位或共同牵头单位,这些单位包括香港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香港机电工程署、香港消委会、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市政署、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澳门饮食业工会等,他们为这批“湾区标准”的顺利出台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是体现一流技术水平。“湾区标准”是高质量标准的典范,纳入“湾区标准”清单过程严谨规范。“湾区标准”形成过程中,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等4家国家级标准化研究机构,联同粤港澳三地权威专家,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形成,并由粤港澳三地主管部门共同审核确认。
那么,“湾区标准”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文献表示,打造全领域的“湾区标准”是推进“湾区通”工程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湾区标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湾区融合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是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三地共建共用共享“湾区标准”,用标准这个世界通用语言,推进规则对接、机制衔接,以标准的“软联通”推动实现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二是有效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将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湾区标准”,推动科技、标准、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积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在食品安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湾区标准”,提升大湾区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国际接轨、互利共赢”原则,聚焦全领域、产业化、国际化,继续大力推动“湾区标准”工作,以高水平“湾区标准”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张文献表示,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持续发力。“湾区标准”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标准引领产业提升发展,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标准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标准保障生态共融,加快大湾区生态建设。
二是进一步拓宽“湾区标准”清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湾区标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食品安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研制或采信更多高质量“湾区标准”,以“湾区标准”推动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
三是进一步推进“湾区标准”产业化国际化。以推进国际科创中心为“湾区标准”建设的结合点,加强粤港澳三地标准化资源与科技、产业对接,推动科技、标准和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探索“湾区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或互认路径,提升“湾区标准”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以“湾区标准”带动大湾区装备、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