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示范城市

——恩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28日16:42 |
小字号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恩平市宝贵的资源。梁俊杰 摄

恩平市山好水好空气好。 王健鹏 摄

恩平市生态资源丰富,鳌峰山森林公园让游人沉醉。图片来源:江门日报

恩平市环境好、景色美。图片来源:江门日报

“厉害!我大恩平又拿到一张‘国字号’名片。”“真棒!我为家乡自豪!”……近日,江门恩平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消息“刷爆”恩平人的“朋友圈”,大家奔走相告,为家乡恩平市感到高兴、自豪。

恩平市党员、领导干部心里同样高兴,他们坚守岗位,有条不紊地继续做好各项工作,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多年来,恩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历史生态文化,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城市。

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

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成绩来之不易,恩平市上下既要创建好,也要守护好这份荣誉。”11月23日,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天后,恩平市召开2022年总河长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会议,恩平市委书记和市长出席会议,部署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条弦。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恩平市的名片、优势,也是恩平市重点保护的资源。长期以来,恩平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018年,恩平市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印发《恩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2018—2030年)》,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提出相应的重点建设工程及其保障措施,注重一规与多规、一创与多创有机统一,使整个创建工作做到相互策应、相互促进、主题突出,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为把这份写在纸上的发展蓝图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现实,恩平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固的组织保障。恩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入党代会报告,作为城市发展“三项任务”之一,举恩平全市之力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过程中,恩平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先后成立了恩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恩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专班,由恩平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恩平市委、市政府及恩平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文旅等33个有关部门均为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强有力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以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效保障各项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原始次生林——总面积达6666.67公顷的七星坑原始森林,大湾区面积最大的红树林——镇海湾红树林,大湾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一直是恩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底色。

为了守护好这份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宝藏”,恩平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山体要青、水体要净、气体要好、天体要蓝”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恩平市着力推进清洁生产,推动全市陶瓷、制革和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清洁化技术改造,同步抓好化工园区和石化、化工企业排放管理,推进水泥行业等重点项目减排降污,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2021年,恩平全市71条生产线完成“煤改气”,陶瓷生产线全面使用天然气。

水污染防治方面,恩平市加快推进15条潭江流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县、镇(街)、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完善水质考核机制。在锦江河两岸,恩平市高标准建设碧道14.7公里。针对饮用水源地及饮水水库,恩平市每年进行6次以上水质监测,并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造林更新约456.07公顷。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恩平市系统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严格管控,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目前全市没有受污染耕地。

一系列得力措施的实施和落地,让恩平市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1年,恩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6%,在江门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70,同比改善3.6%,变化幅度在江门排名第一。6项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全部达二级标准;县镇级饮用水源达标率100%,锦江主干流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Ⅲ类;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目前,恩平市森林覆盖率49.60%,林地面积约6.93万公顷。恩平还成功创建响水龙潭、鳌峰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先后创建大田、那吉、横陂、牛江4个省森林小镇,其中大田、那吉、横陂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恩平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变现”,是恩平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的“必答题”。在做好环境保护基础上,恩平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交出一份不俗的“答卷”。

今年1月29日,恩平市揭牌成立江门地区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该市11个镇(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8家银行总授信235亿元。依托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恩平市积极构建“1+11+1+N”运作机制,通过整合全市11个镇(街)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以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古村、老街等各类资源,绘制了生态项目“一张图”;通过组建开发公司或引入金融机构等方式,统一规划部署,统一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文旅项目,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有效激活水经济,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利用资产“零存整取”实现流通溢价。

恩平市还联合良西镇9个村(社区)经济组织合资组建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稻公司”),通过垦造水田项目以及整治撂荒地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生态贷”“整村授信”“真猪贷”等,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整合城区零碎土地资源,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实施红树林恢复造林项目及抚育项目,完成17.67公顷红树林恢复造林……

在恩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恩平市“1+11+1+N”运作机制成效初显,一个个项目有力推动农户增产增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从守护、保护、呵护生态,到如今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红利、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恩平市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互促互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今年8月22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了六大典型案例,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成功入选,为全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贡献了宝贵的“恩平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在新的赶考路上,恩平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为江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恩平力量”。

来源:《江门日报》

(责编:周睿、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