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梅州蕉岭4家“粤书吧”建成开放

一吧一特色 阅读“悦”享受

2022年08月15日10:48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在石窟河畔的民宿里看书,在大山深处的红色教育基地里品读历史,在茶香氤氲、琴声悠扬的酒店里看书……在梅州蕉岭,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的新型阅读空间品牌——“粤书吧”,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在蕉岭的景区、酒店、民宿里破土而出,4家“粤书吧”建设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粤书吧”不仅搭建了全民阅读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文旅融合体验新场景,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创新探索,营造“悦读书、粤旅游”沉浸式消费场景。

新探索:拓宽文旅融合思路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书架,从广州来旅游的小学生陈锦观在蕉岭县醉美书院民宿吃完早餐顺手就拿了一本历史书认真看了起来,“这里的书比较多,内容很丰富,外面逛累了我就会来这里休息一下,看看书,挺好的。”

蕉岭县醉美书院坐落于长潭镇石窟河畔国家3A级景点卡拉比—丘数学世界旅游区内,开门即见石窟河美景,背靠若夫登山公园。近年来,该民宿成为不少游客到蕉岭旅游的住宿首选。

据悉,结合醉美书院文化创意服务和产品,“粤书吧”为企业配备文学、艺术、旅游、美食等各类纸质图书2000余册,还配置两台数字阅读终端iPad,内含丰富的电子报刊、文献、视听读物等,以满足不同游客读者的阅读需求。

“我们书院本身也有很多书籍,共有1万多册,我们的客房名字都是以作家来命名的,里面就是相关的书籍,例如柏拉图、老子、曹雪芹,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醉美书院经理黄娜玲介绍。

醉美书院“粤书吧”通过树立“共建共享共赢”理念,不断探索,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挥醉美书院现有市场活力,力求打造“一吧一特色”,开展茶吧、咖啡、文创产品等多元化活动,利用新媒体定期向广大读者游客推荐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书单,举办各类型的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我们的视频号每天都会发一本书的介绍,这些书都能在我们‘粤书吧’借阅。”黄娜玲说。

在“粤书吧”的不远处,醉美书院还设置了π学堂、美术长廊等。“在这些场所,我们会不定期举行读书会、音乐会、美术展等,都是免费的,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共享空间。”黄娜玲说。

走进美术长廊,一幅幅意境深远的水墨丹青映入眼帘,有接地气的乡村生活,也有美似仙境的湖光山色……“粤书吧”提供了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感受与体验,成为旅途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给文化加码,更为旅游赋能。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实公共文化重点改革任务,自2020年开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景区、酒店和民宿等旅游场所开展“粤书吧”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项目,通过树立全省统一品牌,在旅游经营单位设立社会力量分馆,将公共服务率先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创新探索示范领域。

为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指引》《“粤书吧”必备书目》等规范性文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一批以公共阅读服务、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功能的先行先试典型样板。

2021年,建设“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被列入广东省政府民生实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粤书吧”建设也成为广东各地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新亮点:打造红色文化风景线  

在蕉岭县红星客栈“粤书吧”,窗外是层峦叠嶂的山川,耳边是叽叽喳喳的鸟鸣,抿一口蕉岭绿茶,翻看着《井冈山精神》,仿佛置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蕉岭县红星客栈位于蕉岭县三圳镇西北部东岭村,东岭村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闽粤赣边纵支队独四团九团指挥所、蓝坊肚战场旧址所在地,2019年还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

东岭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形成具有乡村旅游、民俗展览、红色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活态化的红色村。

红星客栈是三圳镇第一家以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客栈,前身为东岭牗民小学。当年红军曾在蓝坊肚发生过战斗,本着将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传承下去的初衷,改建成革命历史事迹展以及红星客栈。客栈风格完全沿袭了其前身牗民学校的布局,加入了丰富的红色元素,力求让每一名入住的顾客深刻体会到革命时代的生活气息以及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笔者看到,红星客栈“粤书吧”采用了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搭配错落有致的玻璃球灯,简约的线条明亮的灯光,再配置沙发、书台,现代与历史相互烘托,带给游客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我们重点配置了党建类图书、经典读物等纸质图书近1000册,有不少红色故事的书籍,让市民游客学习革命历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东岭红星客栈经理王嘉说,这些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游客的阅读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助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红星客栈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粤书吧”的建成,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红星客栈在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同时,与“粤书吧”携手,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宣传红色革命故事,组织红色主题研学参观,创新陈展方式,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共同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活力。

新模式:实现普惠共享公共文化  

暑假期间,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蕉岭县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参观,王先生在入口登记信息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房间里有一排书架,便和家人走了进去,顺手拿起了一本书看,这就是蕉岭县旅游服务中心“粤书吧”。

蕉岭县旅游服务中心“粤书吧”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旅游服务中心。

“粤书吧”的设计结合服务中心特点,采用了清新明亮的设计风格,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融为一体,配置木色书台、定制书架以及1000多册书籍,内容涵盖经典文学、旅游养生、创业经济等各类主题,为游客带来休闲阅读体验,拓展新型阅读空间,是游客、企业员工和附近居民阅读的好场所。

“粤书吧”是图书馆总分馆制在旅游行业的延伸拓展,结合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场馆共融开放,共同发展,共享管理,将“粤书吧”纳入到蕉岭县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实现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

覆盖面广、主题性强的“粤书吧”提供了人性化的文化服务,更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为蕉岭县公共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气象。

“粤书吧”的建成,不仅搭建了全民阅读与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文旅融合体验新场景,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创新探索,营造“悦读书、粤旅游”沉浸式消费场景。

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的河对岸,梅州山月居酒店内也设置了“粤书吧”,在酒店首层澜沧古茶品茶室,浅灰色书架搭配木屋造型装饰和灯带,把更多艺术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增强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

据悉,梅州山月居酒店“粤书吧”是县图书馆与企业共同建设运营的新型阅读空间,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免费提供图书阅览、文创产品展示、文旅信息等服务。“粤书吧”配置了千余册图书,涵盖经典文学、社会科学、历史人文等各类主题,供游客读者阅览。

“我们这间‘粤书吧’是与茶室在同一个空间,书香、茶香萦绕,有些客人早上起来会去河畔走走,然后来这里看看书、品品茶。”山月居酒店经理钟梅花说,将书吧嵌入此处,让“诗和远方”完美兼容,既满足了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让游客在游玩之余多了一个休憩的好去处,又提升了酒店整体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

自酒店营业以来,旅客往来观光游览,极大提高了该书吧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书吧与酒店双向赋能,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

新型阅读空间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保留社会力量的服务特性,融合多种服务形态,将阅读渗入居民日常生活,形成良性发展的文化生态圈,为城市、乡村和个人发展赋能。

“高颜值”的新型阅读空间,不仅提供阅读服务,还举办读者沙龙、艺术赏析、非遗展示、展览等多种活动,引入最新技术开展智慧服务,聚合多元功能、融合多种业态,带来创新的服务体验。

“我们计划接下来举行读者沙龙类的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钟梅花说。

他山之石

汕头丹尼丹纳“粤书吧”:

立足本土文化策划特色活动   

汕头市小公园丹尼丹纳“粤书吧”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粤书吧”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小公园是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也是汕头市的网红景点。金平区结合实际选取小公园开埠区进行试点,以打造“一吧一特色”、培育“悦读书、粤旅游”为准则,率先在汕头市尝试将公共服务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创新示范点,引领带动小公园开埠区的文旅消费新潮流。

据介绍,丹尼丹纳“粤书吧”的建成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更是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新领域,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旅游行业延伸推广。

丹尼丹纳“粤书吧”由金平区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安装电子阅读机,经过共同打造最终实现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文旅融合创新。该“粤书吧”重点围绕“旅游文化”“老埠文化”和“红色文化”为广大读者和游客拓展新型阅读空间。

小公园丹尼丹纳“粤书吧”建成以来,金平区图书馆立足于本土文化宣传推广,精心筹划多场融合潮汕文化、区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主题活动,连接热爱生活和阅读的心灵,助力推进美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旨在让读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更多惊喜体验。

自“粤书吧”开放以来,围绕“老埠文化”“侨批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已成功举办多场阅读分享会,凭借持续性的特色主题活动,丹尼丹纳“粤书吧”收获一波波热点关注和由衷好评,逐渐成为一个面向广大读者和游客的新型阅读人文空间。

东莞茶山寒溪水“粤书吧”:

一场时空交错的奇幻漂流   

琉璃瓦的疏影落在廊下,麻石地面苔痕上阶绿,导览机器人走在红石与青砖构筑的堂前——在东莞这座由300年老祠堂升级而成的智能图书馆茶山寒溪水“粤书吧”,每次读书都恍如一场时空交错的奇幻漂流。

这是一座二廊三进的祠堂,面积280平方米。进门是一个小小庭院,侧廊的雕栏石砌犹在,修旧如旧后朱颜未改。两个小书格摆在前厅左右,偶尔有风从天井吹来。

科技结晶被巧妙安排。图书消毒柜、自助借书台、视频播放仪摆在易用但不扎眼的边角处。藏不了的是个机器人,它可以陪人聊天和播放音乐。

更多的书在后厅。藏书厅带着古祠堂的独有气质,正中的书墙高四五米,人站在几千本书下显得渺小。7000册正版书籍来自东莞图书馆茶山分馆,涵盖绘本、文学、历史、政经类畅销书。

陈萍 蕉新

(责编: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