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东频道

买房开办私人档案馆!看八旬老人屈干臣的家国情怀

2021年06月08日10:37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买房开办私人档案馆!看八旬老人屈干臣的家国情怀

  屈干臣与自己收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合影

  屈干臣收集的党费证

  屈干臣收集的奖章徽章

  外表看,这是一间只有70平方米的普通民居;内里瞧,这却是一个“住”着近3万件历史资料的私人档案馆。广州市越秀区的闹市中,年逾80岁的屈干臣,以一己之力收藏了近70年来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少历史资料。一方天地间,谱写出一位耄耋老人的家国情怀。

  缘起 收藏史料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行

  1933年出生的屈干臣今年已88岁。1948年,14岁的屈干臣在老家河南参加革命,1950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部调派到广东。收藏是他从少年时便培养起来的爱好,回首来时路,屈干臣与革命岁月作伴,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屈干臣提到,他收藏第一份资料是在1946年,后来他又长期从事秘书工作,写文件必须要有材料依据,因此进一步养成了收藏的习惯。1994年离休之后,屈干臣并没有真的闲下来,可谓退而不休。“我觉得党和国家培养一个人不容易,退休时自己也还身体健康,希望为党和国家多做一些贡献。”于是,他便专心着手于历史资料的收藏和整理工作。

  从以前一件件收集珍贵历史资料到一麻袋一麻袋地收集,从一个柜子到两个柜子、八个柜子,从在床底下、桌面上分散保管到分类保管、专题整理,从一万件藏品到如今的三万件,屈干臣收集的藏品越来越多,多到家里放不下。与此同时,他也深知,无论是多珍贵的资料,如果不能服务于社会,都将会变得“一文不值”。于是,2004年,他咬咬牙买下麓苑路的一间70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小居室,经相关部门批准,以个人名义开办了一间私人档案馆。档案馆内收藏了近70年来的档案史料,并免费向社会开放。

  开馆 个人记忆与红色历史融为一体

  走进屈干臣的私人档案馆,藏品之多令人惊叹,收藏者的用心也令人赞叹。

  一套小小的房子被分成了三个展厅,其中涵盖了中国革命的相关史料,党章、党建系列史料,人大会议系列史料,改革开放系列史料等。“档案馆内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我一件件、一包包背上5楼的,也是我亲力亲为在管理。”回忆建馆时的场景,屈干臣深情地说。

  档案馆中不少资料是广东乃至全国的“孤品”。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屈干臣收藏的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全套党章,每一枚屈干臣都做了内容说明。谈起收藏的党章,屈干臣如数家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徽章。其中2011年颁发的这枚,是奖励给党龄50年以上的党员的。我就有一枚。”

  谈到建立私人档案馆的意义,屈干臣说:“对我而言,这里陈列的所有东西,是我一生心血的展示。我们党、 国家乃至社会的一部分历史都在这里。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我自己看了感觉到激励与鼓舞,别人看了,或许会被启发。开放私人档案馆,是很好的公益事业。”谈到此处,屈干臣表示,任何人只要有看展的意愿,他随时接受预约。

  档案馆几乎每天都有来客造访,开窗通风、整理藏品、接待访客、讲解藏品背后的故事……这成了屈干臣的日常。5层半高的楼,屈干臣每次热情接送,来回跑五六次,相当于爬了30层楼。但他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将这个视为锻炼身体,“开档案馆不仅让我视野开阔了,还促进了我的身体健康。”屈干臣还开玩笑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可以一步跨两格楼梯。

  从第一张参军照到海珠桥重建通车时的观礼证,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历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证件,屈干臣收藏的东西大都是与他个人工作和生活经历相关,每一件都可以说出故事。当个人和时代的记忆融合在一起,这里的历史就“活”了起来。

  看上去有些破损的布条此前被屈干臣卷起来收藏在眼镜盒里,这是海珠桥重建通车时的观礼证。海珠桥始建于1933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但是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还曾作为广州的代表建筑入选羊城八景之一。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50分,撤退的国民党军队炸毁了海珠桥。随后,广州人民政府仅用六个月时间就将海珠桥修复,1950年11月7日通车,“当时就在海珠广场南面的右边搭建了一个竹棚子,没有鲜花地毯,工地还有些凌乱,一切都很简单。那时候广州刚刚解放,汽车都很少。但是我记得当天来观礼的有上千人,都走路过来……当时广州只有这一座大桥,现在多喽!”屈干臣回忆起海珠桥通车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献礼 为党的百年华诞推出专题

  屈干臣私人档案馆在社会上反响不俗,至今已接待国内外及社会各界参观十万余人次,前来观看的人除了离退休党员,越来越多青年和学生来这里感受红色历史的熏陶。在屈干臣看来,历史资料具有教育、凭证、研究等作用,学生们来此参观也能更好地感受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从2004年买下民房开始,屈干臣办私人档案馆已十数载,屈干臣表示:“我要坚守档案馆、坚守这份历史记忆到最后一刻。”如今,他的家人也逐渐加入了打理档案馆的行列。

  多年来,屈干臣除了热衷于历史资料的收藏外,还创下不少“纪录”。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连续数十载参加广东省人大会议,次次建言。1954年8月,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从这一年开始,屈干臣分别以工作人员、列席人员、旁听人员的身份参加了历年的广东省人大会议。他的建议达到150多件,其中100多件上了大会简报。作为广东省历届人大会议的亲历者,屈干臣感到颇为自豪。尽管不是代表,他仍然每年提交申请,每次争取提6至7个建议。

  “无论是开档案馆,还是坚持参加人大会议,我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身上有着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为老百姓服务。我作为一个老党员,一生中总要做一点事,能做一件好事就很高兴了。”屈干臣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这位老党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整理着相关专题的藏品。他说:“我收集的藏品,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版在自己创办的《家庭档案》报上。”今年,屈干臣也将进一步整理档案馆内的党史材料,为党的百年华诞推出专刊。同时,屈干臣还将在越秀区东濠涌开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平台。(文/图 记者 郭思琦、谭铮 实习生 唐广蔚)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人民广东

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