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版广东国土空间规划将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核心引擎功能

2021年02月11日09:4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核心引擎功能

  2月10日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向社会公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初步成果。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该《规划》擘画了广东未来15年全面构建安全、繁荣、和谐、美丽的高品质国土空间的宏伟蓝图,并用较多篇幅突显“深圳都市圈”地位,联动广州深圳双星闪耀,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东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国土空间格局强化“一核”引领带动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广东省自2019年7月起组织开展新版《规划》编制工作,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规划理念,提出未来15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广东现有陆域土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47万平方公里,“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是发展愿景,总体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开放包容智慧的宜居家园”。

  面向2035,《规划》提出,广东将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其中,“一核”将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优化城镇农业生态海洋四类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广东未来15年将优化四类空间布局安排,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筑造开放活力的海洋空间。

  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广东将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年均增长约11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化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人口到2035年将发展为84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

  珠三角将建设品质一流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心的两大国际化都市圈及协同发展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极点带动、轴带支撑,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建设充满活力的中国南海岸大都市带,建设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核心,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为两翼,“串珠成链”。

  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广东还将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优化。构筑全球候鸟迁徙驿站,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候鸟湾区。以万里碧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至2035年建成2.6万公里碧道,实现“水清岸绿、御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

  建设广东海洋强省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东将筑造开放活力的海洋空间,力争到2035年形成2-3个万亿级、3-4个5000亿级海洋产业集群,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珠三角港口群为核心、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引导港口集群化发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

  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规划》对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谋篇布局。面向2035,广东将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促进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走廊。

  推进都市圈协同一体发展,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

  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高地,广东将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产业空间布局。珠三角核心区将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优化形成“走廊+集群+平台”的网络化产业空间布局;沿海经济带将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重点保障临海、临港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项目空间需求。

  提升城乡居民出行品质,广东提出构建“12312”交通圈,即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规划》还预留了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包括首次明确提出将构建京港澳、沪(深)广两大高速磁悬浮通道。

  提供均衡便利的公共服务,广东提出将充分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城镇基础教育设施用地配置原则上不低于3平方米/人;每个社区生活圈至少布局1个社区基本医疗机构;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城镇密集区基本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记者 秦绮蔚)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