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增98名羊城建筑工匠

2020年11月01日09:04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州新增98名羊城建筑工匠

  参赛选手正在进行灰塑创作。

  参赛选手正在高空操作。

  10月31日,广州市第五届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98名新羊城建筑工匠脱颖而出。据统计,截至今年,累计超300名工作在一线的羊城建筑工匠通过擂台赛崭露头角,用技能改变命运。

  故事:切磋技艺的舞台也是改变命运的平台

  一年一度的擂台赛,不但是工人们切磋技艺的舞台,还是改变命运的平台。5年来300多名建筑工人,通过出色的技能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从工人到工匠的转变。

  本届技能擂台赛副总裁判长田忠贵,就是从技术擂台赛走出来的羊城工匠。3年前,田忠贵参加了第三届技能擂台赛,并获得钢筋工组的冠军,他的职业生涯也迎来了转机。

  田忠贵告诉记者,从1989年开始,他就开始学习扎钢筋,30年的一线工地经历,让他练就了高超的技术,但是此前给一线技能工人展示技艺的平台很少。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擂台赛的平台,他获得了羊城建筑工匠称号,他的命运也因此转变,中建四局不但给他办了转正合同,还专门以他的名字,成立了“田忠贵创新工作室”。

  今年,他受邀担任技能擂台赛副总裁判长,为广州培养更多技能工匠贡献力量。

  比赛五年以来 选手技能水平越来越高

  “一年比一年好!水平越来越高!”凌晨2点,终于评完所有奖项,从2016年首届技能擂台赛开始就担任总裁判长的赖伟民,兴奋地告诉记者,举办擂台赛5年来,广州市的建筑产业工人展现出的技能水平越来越高。

  据广州市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擂台赛的参赛人数和考核标准创历史新高,经过角逐,今年技能擂台赛共决出98名羊城建筑工匠,也创下了历年优胜选手数量的新高。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一支知识性、技能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今年,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实施“广东技工”羊城行动的工作方案》,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一支技艺精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兼具广州特色的技工队伍。据介绍,广州已搭建起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的体系,并通过擂台赛不断发掘建筑行业的高技能产业人才。2016年至今,广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已经成功举办5届,共决出超过300名羊城建筑工匠,工匠们活跃在广州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国家级非遗“灰塑”首次成为竞赛项目

  每年技能擂台赛在项目上都有所创新,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老城保护的不断推进,对于传统建筑工匠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首次成为竞赛项目。

  在擂台赛现场,将美术、雕塑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灰塑项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更惊喜的是,灰塑项目的前三名被庄氏叔侄三人包揽。

  “很高兴能和家里人一起获奖,我和弟弟从小就跟着叔叔学习灰塑了。”灰塑项目的冠军庄锦彬告诉记者,这次弟弟庄锦鸿获得了亚军,而自己的叔叔,也是启蒙师傅庄春雨,获得了第三名。记者注意到,叔侄三人的作品将木棉花、锦鸡、牡丹、假山等图案以及“岭南春色”的主题呈现在一块50厘米长、30厘米宽的木板上,方寸之间都显示出精湛的技艺。

  虽然没能获得冠军,庄春雨还是一脸自豪,“我带出了冠军和亚军,青出于蓝!”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珠三角从事灰塑修复和制作20多年了,叔侄三人曾参加过广州光孝寺、仁威古庙等古建筑项目的修建,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这种传统建筑技艺被更多人看见。

  百米高空作业 羊城工匠展现精细操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288名选手各显神通,工地瞬间化身建筑技能的竞技场。在砌筑项目赛场,赖伟民告诉记者,今年砌筑项目的竞赛题目难度很大,要在传统青砖墙的基础上,完成岭南特色建筑中的“镬耳墙”和“满洲窗”造型,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建筑上并不常见,但是参赛选手的作品完成度还是很高,生动再现了岭南传统建筑风情。

  而在代表着建筑业未来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装配作业项目,今年也极具难度。竞赛试题要求用两根预制柱、一块预制墙板、一条预制梁装配成一道名为“装配未来”的大门。记者看到,塔式起重机驾驶员需要在100多米的楼顶驾驶塔吊,与起重信号员和地面构件装配工密切配合,一道近3米高的大门逐渐成形。最终,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代表队凭借娴熟的技艺,规范的操作,夺得了该项目的冠军。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今年擂台赛在赛事组织筹备上更加规范,在比赛现场,每一个竞赛工位均设置了电子摄像头,全程记录比赛实际情况,选手的参赛公平性得到充分保障。(记者贾政 苏韵桦)

(责编:李语、陈育柱)

关注我们

  •  
  •  
人民广东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