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隧建成后
如今,东濠涌被选择作为深隧工程的试点,这对深隧在中心城区运用的探索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提高流域的排水标准和排涝能力,降低水浸风险,可将河涌防洪标准由现有的1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因为深隧沿途设有东风路、中山三路、玉带濠、沿江路4个入流井,可快速分流合流渠箱的雨水,减少进入河涌的径流量,降低河涌水位。同时,隧道本身有约6.3万立方米的调蓄容积,可对雨水径流起到调蓄作用。另外,隧道尾端设有48立方米/秒的排涝泵站,暴雨时可进行强排。
二、可削减流域内70%以上的溢流污染、提升河涌水体水质,进而减少对珠江的污染。
东濠涌水质差主要由溢流污染导致。根据市水质监测中心在东濠涌三角市等地常年自动监测及人工监测数据表明,以2013年4—8月数据为例,东濠涌雨水径流产生的COD污染物平均为110毫克/升。深隧可通过入流井将进入东濠涌的溢流污染物接入深隧贮存起来(最大可贮存6.3万立方米污水),进而泵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从而减少合流污水排入东濠涌,大幅度提升东濠涌雨后水质。按深隧一年运行60次计算,每年可减少向珠江排放COD污染物达20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