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显示 顺序显示

资源化利用让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

直播摘要

  • 容锦:广东省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常委
    吴嘉欣:台盟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台盟省直总支部委员
    李建新: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中心主任

热点推荐

  •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对建筑废弃物加强管理刻不容缓。”容锦介绍,建筑废弃物要比普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的生活垃圾要低。但建筑废弃物中含有一些化学有机物成分,对土壤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容锦指出,当前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机制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处罚力度不够、管理环节不完善三方面问题。他建议,首先可根据现有情况进行修订地方法律法规,明确管理的主体责任。其次,应当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实行联单制管理,即由专门的部门牵头,从垃圾的出生开始,到其最终的去向,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以解决责任推诿、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对建筑废弃物加强管理刻不容缓。”容锦介绍,建筑废弃物要比普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的生活垃圾要低。但建筑废弃物中含有一些化学有机物成分,对土壤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容锦指出,当前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机制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处罚力度不够、管理环节不完善三方面问题。他建议,首先可根据现有情况进行修订地方法律法规,明确管理的主体责任。其次,应当对城市建筑废弃物实行联单制管理,即由专门的部门牵头,从垃圾的出生开始,到其最终的去向,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以解决责任推诿、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 

  广东省目前建筑废弃物的总量每年就达到了1.3亿吨,而广州市在未来几年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大概是4000万吨,深圳市将会达到9000万吨的垃圾量。吴嘉欣认为,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应寻找一条自然友好、合法规范、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之路。



  吴嘉欣建议,各大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沟通,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一线城市或许可以考虑与二三线城市合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的建设。
      广东省目前建筑废弃物的总量每年就达到了1.3亿吨,而广州市在未来几年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大概是4000万吨,深圳市将会达到9000万吨的垃圾量。吴嘉欣认为,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应寻找一条自然友好、合法规范、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之路。
      吴嘉欣建议,各大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沟通,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一线城市或许可以考虑与二三线城市合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的建设。
  • 

  李建新指出,建筑垃圾处置,应从源头上着手处理,从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就对建筑总量进行核实,在建筑开发前进行预收费管理。从再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土壤的固化技术等方法,提升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也应进行信息化的封闭式管理。



  “我们现在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机,但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让淤泥渣土的排放量每年不断增加。”李建新建议,应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淤泥渣土挖填的信息化平台,对排放的垃圾进行封闭式、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借鉴上海市采取的再生产品强制使用制度,在市政项目或政府项目中强制率先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品,促进整个行业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联动。
      李建新指出,建筑垃圾处置,应从源头上着手处理,从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就对建筑总量进行核实,在建筑开发前进行预收费管理。从再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土壤的固化技术等方法,提升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也应进行信息化的封闭式管理。
      “我们现在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机,但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让淤泥渣土的排放量每年不断增加。”李建新建议,应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淤泥渣土挖填的信息化平台,对排放的垃圾进行封闭式、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借鉴上海市采取的再生产品强制使用制度,在市政项目或政府项目中强制率先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制品,促进整个行业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