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個廣東省“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主題宣傳活動在珠海舉行

8月29日,第22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如約而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珠海市人民政府,以“規范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為主題,在珠海市城市規劃展覽館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讓測繪法知識“活”起來,讓國家版圖意識“深”下去。
活動現場
部省聯手、跨界聯動,粵港澳融合注入“灣區特色”
活動啟動儀式將科技元素貫穿全程,除了有AI虛擬形象首次亮相擔當主持人,更首次引入“極地視頻連線”環節。現場“雲”探訪中國北極黃河站科考現場,突破地域與場景限制。
“從我做起,積極學習國家版圖知識,深入了解祖國從陸地到海洋的完整疆域,樹牢國家版圖意識﹔正確獲取使用地圖,不傳播不實地圖信息,自覺維護國家版圖尊嚴和完整。”活動現場,粵港澳三地小朋友攜手發出倡議。
同時,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地圖繪制暨地籍局專程帶來主題報告,分享澳門測繪地理信息及地籍管理的工作經驗,推動粵港澳三地在測繪領域的交流協作,“灣區特色”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由自然資源部主辦、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等單位承辦的“從山頂到海洋”科技成果專題巡展(珠海站)當天同步啟動。在未來3個月裡,巡展將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通過模型、多媒體、互動體驗等方式,讓公眾在參觀中感受到自然資源科技“上天入地”“登峰下海”的探索壯舉和守護力量。
“展館+校園+實驗室”,多場景科普拓展宣傳邊界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堅持做下去。”活動現場播放的測繪法主題宣傳片《追風測海》講述了廣東海洋測繪從人工灘涂測量到無人船測繪、從手繪海圖到自動化成圖的崢嶸歲月中,一代又一代海洋測繪人駕風馭浪的精神傳承。
主題宣傳片《追風測海》
在廣東省基礎測繪“十四五”成果展上,無人船、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等一眾測繪前沿裝備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該展集中展示了“十四五”以來廣東測繪在自然資源國土空間規劃、調查監測、海洋科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助力低空經濟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質生產力、北斗導航規模應用、實景三維廣東等典型案例,生動體現測繪數據要素和技術支撐在航空航天產業、生態保護修復、智慧城市治理、數字政府及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廣東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持續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省級基礎測繪服務覆蓋139個重點項目和31個海洋項目,為1178個鄉鎮約2萬個行政村提供基礎地圖,為重大戰略實施筑牢根基﹔“粵政圖”平台發布地理空間數據服務842個,為全省237個單位467個應用系統提供統一底圖支撐,助力政府精准治理﹔提供北斗導航定位公共服務超15億次、公共地圖訪問512萬次,應急測繪多次在搶險救災中發揮關鍵作用。廣東還出台16條措施推動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助力智能網聯汽車新業態,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優化測繪市場營商環境,推進測繪資質資格全程網上辦理、“証照分離”“跨省通辦”,2024年全省13家企業躋身全國地理信息百強,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當天下午,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開展以“極地科學探索的過往與未來”為題的院士講座,並與中國南極中山站進行視頻連線互動,讓與會青少年沉浸式了解測繪技術如何助力極地科研,激發對測繪領域的探索興趣,將“開學第一課”與測繪普法深度融合。
本次活動還針對性設計不同場景的科普活動。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國家版圖意識宣傳進媒體”公益培訓活動走進深圳新媒體大廈,廣東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以《加強國家版圖意識、提高辨識問題地圖能力》為主題,為深圳報業集團各單位130余名採編人員講授規范用圖知識,增強媒體採編人員國家版圖意識,提升甄別“問題地圖”、規范用圖的專業能力。
活動還專門面向社會公眾,聯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科普展廳,開設專家科普講座,讓測繪科技走進大眾生活。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事務中心、珠海市自然資源局承辦,廣東省地圖院、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東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國土資源技術中心、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省測繪學會,珠海市自然資源與規劃技術中心(珠海規劃展覽館)等單位協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