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內外名家薈萃,簽售會排起長隊

南國書香節引爆周末文化熱潮

2025年08月17日10:13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8月16日,2025南國書香節開幕次日,現場人潮涌動。當日,美國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英國暢銷畫家尼爾·帕克,茅盾文學獎得主格非、梁曉聲,知名學者戴建業、鄭永年,暢銷書作家張小嫻、白茶以及音樂人韓紅等眾多名家現場亮相。

許多名家分享活動還未開場,讀者們就提前“佔靚位”,簽售會現場更是排起了長隊。

今年南國書香節從區域性閱讀活動升級為國際性文化盛會,名家關注的議題日趨國際化,他們將目光投向人類共通的永恆命題。

跨越地域國別,也有情感共鳴

在當日名家活動中,文德琳的分享會備受矚目。分享會上,她多次提及“視角”一詞,“《怦然心動》的英文書名為Flipped。在英文裡,flipped意味著‘神魂顛倒’,但也意味著‘轉換視角’”。

在成為全職作家前,文德琳曾是一名高中老師,她發現班上的學生和童年的她一樣,喜歡一個他們並不了解的人。“當你愛一個人時,或許你要厘清你的心動是出於膚淺的原因,還是你透過表象看到更深層的他。”在《怦然心動》原著中,文德琳也有類似的表述,被翻譯成中文時格外優美——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文德琳的另一個“視角轉換”體現在“文化差異”上。來到廣州后,她看到蒼翠的樹木、煙火氣的老城區,萌生了“世界其實很小”的感覺。這些場景讓她聯想到《怦然心動》中朱莉爬上的那棵大榕樹和她的生活環境,“我們雖然跨越地域,卻也有著相似的情感共鳴”。

同樣將目光投射到人類與愛這一命題的,還有戴建業。在分享活動中,他說:“中國有句古話叫‘東海西海,心理攸同’,人類面臨的情感困惑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我們的喜怒哀樂是相通的。”

但不同於文德琳,他更關注古典詩歌對現代人的意義,他相信“經過時間檢驗的古典詩歌”,能夠幫助現代人直面情感困惑,甚至開上一劑“藥方”。

請年輕人相信自己能被看見

另一邊,梁曉聲、格非都關注到年輕一代的創作問題。

以廣東出品的舞劇《詠春》為例,梁曉聲表示,舞台上,身形挺拔的青年將舞蹈元素和武術元素結合在一起。“你看,我們的年輕人把笛子吹到了國際舞台上,把二胡、馬頭琴統統拉到了國際舞台上,讓國內外觀眾目瞪口呆,眼前一亮。”

梁曉聲觀察到,不少青年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漸漸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很多時候,中老年人要向他們學習,欣賞青年身上呈現出的魅力”。

在格非看來,青年作家需要重視文學作品的先鋒性,在任何時代,它都是文學創作中必不可少的、需要繼承的,“隻有增加寫作的勇氣、主動變革文學的敘事方式、創造新的文體形式,才能在文學創作領域佔得一席之地”。

格非還建議青年作家不要總想著一夜成名,要適當降低對自己作品的期待,“但也不必悲觀,只要好好寫下去,寫出好的作品來,一定會被看見的”。

南方日報記者 趙媛媛 戴雪晴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