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版《南京照相館》!多件日本侵華罪証影像亮相

粵港版“東極島”故事同樣感人,抗戰僑批書寫家國情懷

2025年08月15日08:0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月14日,館藏抗戰檔案史料推介活動在廣東省檔案館舉行。館藏梅州籍印尼華僑林史臣家族抗戰時期僑批檔案、館藏東江縱隊抗戰有關報刊史料等珍貴檔案史料亮相。日本學者鬆野誠也日前向省檔案館捐贈的一批日軍入侵華南罪証史料也在現場展示。

日軍侵華史實鐵証如山

正在熱映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揭示,當年日軍配備有隨軍攝影師,負責拍攝記錄侵華日軍殘殺中國軍民、踐踏中華國土的影像,作為侵略者炫耀“戰功”的証據。而入侵廣東的日軍同樣配備有隨軍攝影師,進行類似拍攝記錄。

鬆野誠也此次捐贈的檔案中,包括侵華日軍第18師團1938年入侵廣東的侵略罪行照片集(日軍1939年出版),以及第18師團1939年至1942年在華南地區侵略罪行照片集(日軍1942年出版)。

作為日軍記錄侵略華南的罪行影像,照片中生靈涂炭,滿目瘡痍,觸目驚心。尤為珍貴的是,日軍拍攝的一些照片裡,記錄下中國軍民寫在殘垣斷壁上的抗戰標語、口號,生動反映出華南人民奮起反抗侵華日軍的偉大抗戰精神。

揭秘粵港版“東極島”故事

近期另一部熱映電影《東極島》,講述了浙江舟山漁民冒死營救“裡斯本丸”號英國戰俘的感人故事。而在粵港澳大灣區,抗戰期間也曾上演同樣驚心動魄的營救傳奇。活動現場公布的一批館藏東江縱隊抗戰有關報刊史料,見証了這段塵封已久的真實故事——

翻開廣東省檔案館館藏的1944年6月11日《前進報》,《克爾給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一封感謝信》及《克爾中尉的脫險》兩篇報道,詳細記述了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營救盟軍飛行員的英勇事跡。

1944年2月11日的香港上空,美國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駕駛的戰機被日軍擊中,被迫跳傘降落在觀音山半山腰。港九大隊立即展開營救行動。最終,在港九大隊的護送下,克爾逃出生天,安全抵達東江縱隊司令部,並順利返回桂林。克爾的獲救也成為東江縱隊與美軍進行情報合作的重要契機。

廣東省檔案館負責人介紹,港九大隊營救盟軍飛行員的傳奇故事與《東極島》傳遞的精神一脈相承:“在人類共同面對法西斯暴行時,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民能夠跨越山海阻隔、語言障礙等攜手斗爭、維護和平。”

抗戰僑批銘刻“家國史詩”

除此以外,活動當天還展出90多封、跨越80余載的僑批。它們是梅州大埔籍華僑林史臣及其幼子林南英寫給國內長子林選英的家書。家書內容既有對林選英日常生活的殷切囑托,更有對當時抗戰局勢的關注、對祖國家鄉的憂慮、對侵略者的痛斥。

林史臣早年赴印尼謀生。隨著二戰的爆發和國內抗戰局勢的緊張,這位南洋僑領一邊勸兒子省儉,一邊帶頭動員僑社,為祖國抗戰大量捐款。因全面抗戰爆發,大兒子林選英決定成為一名軍醫。林史臣盡力為兒子提供支持,四處奔波為國內軍隊購置醫藥器械。哥哥從軍后,小兒子林南英也多次寫信追問抗戰情況,關心國家大事,可見家庭教育耳濡目染之深。

主辦方表示,這些家書不僅承載著濃濃的父子、兄弟深情,更以真實的筆觸、細膩的情感,以普通民眾視角、海外視角,向人們展現了海外華僑在抗戰烽火中構筑的經濟生命線、深厚家國情。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實習生 張瑀軒

通訊員 王寒

(責編:房於情、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