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粵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出爐

金融領域三大積極變化 助力廣東經濟穩中向好

2025年07月22日09:04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2025年上半年,廣東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這背后,有哪些來自金融領域的支撐?7月21日,記者在2025年上半年廣東省金融運行形勢新聞發布會了解到,上半年廣東經濟金融領域出現三方面積極變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增速高於同期總體貸款增速。

1697億元城中村專項借款

帶動相關貸款增4840億元

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証監會介紹出台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這些政策在廣東落地情況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調查統計處二級調研員袁中紅表示,在廣東,一攬子金融政策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廣東經濟金融發展出現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社會融資結構持續優化,金融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以及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穩固加強,存款活期化趨勢顯現三個方面。”

據介紹,今年1—5月,廣東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33萬億元。分融資渠道看,直接融資佔比持續上升,非金融企業債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債券等市場化直接融資增加3894億元、同比多增168億元,佔廣東社融增量的29.2%、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地方政府債券融資增加2399億元、企業債融資增加1252億元。“主要是債券融資成本更低,優質企業和基建項目優先選擇債券融資。”

與此同時,科技、普惠、綠色等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增速高於同期總體貸款增速。其中,上半年制造業貸款增加2787億元,同比多增140億元,佔各項貸款增量比重達22.6%﹔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8%,明顯高於貸款整體增速。在支持城市更新改造方面,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根據項目進度需求及時發放1697億元城中村專項借款,帶動基礎設施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等相關行業貸款合計增加4840億元。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政策措施牽引下,粵東西北地區貸款余額合計2.8萬億元、同比增長7.0%。

“存款活期化趨勢顯現。”袁中紅介紹,6月末,住戶及企業部門活期存款余額比年初增加5297億元、同比多增6898億元,同比增速達8.8%,比各項存款增速高3.2個百分點。“活期存款增長加快,表明前期利率調整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有利於促進消費和投資,激發經濟活力。”

發行科技創新債券207.5億元

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譜系

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廣東創新推出“益企共贏計劃”“股貸擔保租”“認股權+貸款”三大服務模式,構建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體系。落地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指導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

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廣東省科技貸款余額5.6萬億元、同比增長7.3%。自5月構建債券市場“科技板”以來,截至6月末,省內7家科技企業和3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207.5億元﹔東莞銀行發行5年期、15億元專項金融債券,專用於支持科技創新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信貸政策管理處副處長曾愛婷介紹,廣東持續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產品服務譜系,不斷提升對科技創新成果研發、轉化、應用等科技創新活動的全流程金融服務質效。

在科技成果研發投入階段,創新推出“科技人才貸”“科技研發貸”,將科技型企業人才和研發投入情況作為授信或增信的重要參考依據﹔推廣“前期貸”,破解科研項目建設前期由於“四証”不齊全導致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的難題。

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階段,創新推出技術入股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技術合同融資等模式,成功落地全國首筆“技術入股貸”、地理標志用標企業商標許可收益權質押融資、廣東首筆“中試貸”等產品。

在科技成果應用生產階段,積極推廣“創新積分貸”“評級貸”“信用分挂鉤貸”等信用貸款產品。例如,江門、肇慶等地的國家高新區“創新積分貸”累計向超過1000家企業授信1200億元﹔東莞鬆山湖高新區“評級貸”產品已惠及科技型小微企業90余家,貸款金額超過1.9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部門協調聯動,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推動‘益企共贏計劃’‘股貸擔保租’‘認股權+貸款’等三項創新模式增量擴面,支持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精准支持科技創新重點領域。”曾愛婷表示。

工業低碳轉型貸、轉型挂鉤貸

專屬產品支持綠色轉型

綠色金融持續發力,有力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記者了解到,圍繞重點領域完善綠色產融對接機制,廣東錨定高碳產業推廣落地轉型金融標准,支持發行綠色票據與債券,構建強牽引、標准化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行廣東省分行轄內5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放貸款7.35億元。截至3月末,綠色貸款余額4.2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截至目前,廣東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符合轉型金融標准的轉型貸款共39筆,發放貸款金額33.6億元,覆蓋水泥、玻璃、陶瓷、鋼鐵、鋁業、化工、水上運輸等行業。

轉型金融是支持高碳行業企業和項目向低碳轉型的金融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補充。一方面,高碳行業如陶瓷、建材、鋼鐵等因其高排放或難以減排,無法滿足傳統的綠色金融標准認定,因而較難獲得綠色貸款,造成“融資錯殺”。另一方面,高碳行業要完成綠色低碳化轉型,往往有較為旺盛的資金需求,急需新型金融產品彌補這一空缺。

如何解決破題?編制、運用行業轉型金融標准是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金融研究處副處長胥愛歡介紹,廣東正系統化、集成化推進轉型金融標准推廣應用。例如,推動金融機構加快應用國際國內互認標准、全國層面試用標准、廣東團體標准等各層次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准﹔擴大轉型金融標准在更多細分行業、省內更多地區的實施應用等。目前,廣東金融機構已推出“工業低碳轉型貸”“轉型挂鉤貸”“降碳貸”等一系列轉型金融專屬信貸產品。

“下一步,我們將以標准推廣應用為引領,在深化應用建材行業轉型金融標准的基礎上,立足廣東產業結構特點,積極推動轉型金融實踐向更多行業延伸拓展,擴大惠及實體企業的覆蓋面,加大對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力度。”胥愛歡表示。

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