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河源搶抓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機遇

寫好“魚文章” 做活“水經濟”

2025年07月22日09:0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這麼好的水、這麼好的魚,希望以后有更多國際友人前來品嘗。”6月中旬,廣東啟動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后,黃家菜館的老板娘龍建妃對未來滿懷希冀。

頭魚拍賣善款投向增殖放流,全國攝影展定格生態之美,11198架無人機同時升空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7月以來,河源這座被青山綠水環抱的粵北城市頗為熱鬧。

寫好“魚文章”,做活“水經濟”。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以東江為紐帶的區域發展藍圖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河源正扎扎實實做好規劃編制、要素保障、服務優化等工作,並以低空經濟為引擎,驅動文旅消費、城市治理加速轉型,綠色發展區建設如火如荼。

好魚好價帶旺食肆生意

7月1日17時許,河源市新港鎮客運碼頭人聲鼎沸,幾十艘滿載漁獲的小船漸漸駛近,岸上的人翹首以盼。船靠岸后,不少漁民將“戰果”高高舉起,引得人群中的喝彩聲一浪高過一浪。

長豐水產的張漢東抱著一條大青魚,一路小跑將魚放進運輸車的水箱,“估算有60多斤重呢”。

漁獲陸續上岸后,不少居民游客圍上來搶“鮮”,碼頭瞬間變身熱鬧集市。“一船漁獲有七八百斤。”年輝漁村總廚張全跟船捕撈,精挑細選各色“靚魚”,隻為在當晚把“頭一口”湖鮮端上餐桌,“店裡生意火爆,餐位早就訂滿了”。

頭魚拍賣現場,競拍者群情激昂。一尾66斤的鳙魚,拍得382893元高價。“從前品牌沒有打響,大量的魚賣不出去,漁民只能賤賣。”新港鎮居民林祥通說,隨著萬綠湖文旅周系列活動的展開,漁獲銷路更廣,價格也有所上升,“珠三角和粵東地區都對我們的湖鮮非常認可”。

自1995年開發旅游以來,萬綠湖景區已走過30個年頭。就漁業而言,從初級加工與直銷到餐飲服務全鏈條升級,從頭魚拍賣到十大名食材、名店、名廚、名品評選,已逐步從“賣食材”向“賣標准”“賣文化”轉型。

今年“五一”,萬綠湖景區接待游客18.69萬人次,同比增長31%。對近十年來的變化,龍建妃感受頗深:萬綠大道由兩車道擴為六車道,餐廳、民宿如雨后春筍般繞湖而生。自家經營的黃家菜館原本僅是簡單的木質裝潢,隨著游客增多,去年進行了翻新升級。2017年,她的丈夫還開辦了黃家客棧。兩家店互為補充,民宿多接待珠三角的客人,餐廳則主要做本地熟客生意。

發力“低空”繪就美好前景

立足華南第一大湖、國家5A級旅游景區優勢,今年“五一”假期,萬綠湖景區為游客提供空中鳥瞰新體驗,搶灘“低空藍海”。

“低空文旅是切入口,要先讓飛機飛起來。”鵬有(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躍表示,待起降樞紐、無人機測試基地、飛行營地、垂直起降站點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后,環萬綠湖片區將構建起物流運輸、消防應急、防火巡檢、低空農林植保、低空研學等多領域低空經濟應用生態。

廣東省新豐江林業管理局副局長魏慧銘回憶,萬綠湖景區成立以來,周邊鮮有“夜經濟”,夜晚的水庫區伸手不見五指。今年,萬架無人機演繹“星河入湖”,將漁文化視覺化,點亮了“夜經濟”。未來,除萬綠湖夜游,景區將常態化運營無人機項目,補全全天候旅游鏈條。

古典小說《鏡花緣》中,河源是百花仙子在人間的降生之所。萬綠湖借此將神話敘事場景化,打造了十二花神巡游及魚燈打卡等活動。7月5日至12日,萬綠湖借勢“跟著電影趕大集”等全國性活動,邀請祖籍東源縣康禾鎮南山村的新加坡演員范文芳前來助陣,開展了“鏡花緣起·百花尋夢”巡游等10余場活動。

聚焦高質量發展,聚力高水平保護,河源正謀劃建設水博覽園、水科技產業園,打造世界級水論壇品牌,啟動最美環湖旅游公路建設等重點項目。

談及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建設,河海大學世界水谷研究院副院長王冠拋出“大灣區世界水谷總部基地”和“中國水城”兩大發展目標。“整合省市縣各級各類項目庫,河源要在流域水治理、水權交易、水文創、水科普教育、水科技賦能和水經濟發展等方面綜合發力。”王冠說。

南方日報記者 李嬌

通訊員 陳振敏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