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系統揭示,腫瘤患者過度“控糖”或反促肺轉移
2025年07月17日11:10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人民網廣州7月17日電 (房於情、寧玉瑛)據中山大學消息,7月15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鄺棟明教授、魏瑗副教授團隊的重磅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低碳飲食、抑制葡萄糖代謝,可能導致TRAIL通過外泌體傳遞到肺部,顯著增加腫瘤肺轉移風險。
研究還提出,血漿外泌體TRAIL可作為預測肝癌肺轉移的高效生物標志物。這一發現為腫瘤患者的早期篩查、干預評估以及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大臨床意義。
論文截圖。中山大學供圖
傳統觀點認為,活躍的葡萄糖代謝為腫瘤生長和擴散提供了能量支持。抑制糖代謝的低碳水飲食,近年來逐漸被視為一種潛在的抗腫瘤策略。
鄺棟明團隊通過分析涵蓋15種腫瘤類型的大規模患者數據發現,原發腫瘤葡萄糖代謝活性較低的患者,術后兩年內復發風險顯著升高。尤其在肝癌患者中,術后發生肺轉移者的腫瘤組織糖代謝水平明顯低於未發生轉移者。
“我們由此提出假設,葡萄糖代謝受限的腫瘤細胞可能並非直接具備更強的轉移能力,而是通過‘旁觀者效應’影響其鄰近的正常代謝腫瘤細胞,從而間接促進轉移。”鄺棟明教授說。
TRAIL介導的免疫耗竭促進轉移前生態位形成。中山大學供圖
研究團隊通過機制研究揭示了腫瘤細胞轉移的復雜通路,並提出了阻斷TIGIT信號通路的干預策略。在多個動物模型中,阻斷TIGIT信號通路不僅顯著降低了肺部轉移負擔,對原位腫瘤的生長也表現出抑制作用,提示TIGIT是干預代謝應激相關轉移的潛在新靶點。
團隊同時發現,肝癌患者血漿中外泌體攜帶的TRAIL水平,在預測術后肺轉移風險方面展現出卓越性能,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顯著優於傳統的甲胎蛋白(AFP)標志物及腫瘤體積等指標。這為未來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早期篩查和精准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