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做強縣域經濟 助力“百千萬工程”跑出加速度

——訪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

王雅蝶
2025年07月14日17:33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立足新時代,聚焦新使命,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如何做強縣域經濟,助力“百千萬工程”跑出加速度?人民網廣東頻道採訪了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受訪者供圖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受訪者供圖

以縣域經濟為引擎,多措並舉推動“百千萬工程”

人民網廣東頻道: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東源縣將如何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邁上新台階?

秦衛民:東源縣將加力提速、加壓奮進,確保率先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的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全力做實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

一是在做強縣域經濟上重點發力。打好產業建設“大會戰”,確保全年招引超億元制造業項目16個以上,推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均增長5%以上。加力提速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圍繞河源米粉、仙湖茶葉等發展“東源手信”經濟。全力建設環萬綠湖世界級“湖泊+”綠色發展區,推動南園古村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精心打造特色文體旅活動和精品旅游線路,壯大郊野經濟等新業態。

7月5日,“湖韻風華·萬綠新章”2025年萬綠湖文化旅游周活動在東源縣開幕。受訪者供圖

7月5日,“湖韻風華·萬綠新章”2025年萬綠湖文化旅游周活動在東源縣開幕。受訪者供圖

二是在提升鎮域活力上重點發力。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著力補齊公共服務領域短板,積極解決“斷頭路”“停車難”問題,不斷提升縣城品質和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推進“三所學校”建設和農村小規模學校優化﹔強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更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標准﹔建設縣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力爭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60%。

三是在建設美麗鄉村上重點發力。推動政策、資源等優先向典型鎮、村集聚,打造一批標志性項目。深化鎮村環境整治,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管護機制,持續推進圩鎮風貌提升“七個一”建設,沿高鐵、高速、國省道等重點區域高標准打造風貌路線,抓好農村“三大革命”和“三線”整治。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加快形成“點上出品、線上出彩、面上出新”成片示范的良好局面。抓好綠美東源生態建設,深化3個綠美綜合型示范點建設,打造藍口鳳凰山郊野公園。

四是在深化改革創新上重點發力。以“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為牽引,加大土地、資金、人才要素保障,扎實推進縣鎮管理體制改革、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等重點任務。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新型投融資機制,抓好典型地區“微改革”和民生“微改革”。

五是在激發社會力量上重點發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化縱向橫向幫扶協作機制,深入推進“雙百行動”“央企助力”等行動,引導社會各界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工作。

擦亮多彩非遺“金名片”,綻放迷人光彩

人民網廣東頻道:多彩非遺是東源縣文化振興的“金名片”,為更好推動非遺進入尋常百姓生活,促進當地文旅消費,東源縣將重點從哪些方面發力?

秦衛民:東源縣將聚焦“百千萬工程”,在非遺領域積極探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通過深挖非遺價值,促進農文旅融合,從“非遺+產業”“非遺+節會”“非遺+旅游”“非遺+文創”“非遺+數字化”等多方面發力,積極挖掘培育非遺技藝傳承,推動非遺活化利用,鼓勵小微企業和民間資本大力支持非遺相關產業,引導仙湖茶、茶花雞等非遺產品向產業化發展,逐步提高市場認可度和知名度,增加非遺傳承人經濟收入,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東源縣上莞鎮新輪村,萬人手持火把舞動,展現廣東省非遺項目追龍。陳劍雲攝

東源縣上莞鎮新輪村,萬人手持火把舞動,展現廣東省非遺項目追龍。陳劍雲攝

通過創新傳承模式,煥發鄉村文化蓬勃活力,持續舉辦“東源非遺年”系列活動,如追龍、汶水塘捕魚節、畬族藍大將軍出巡節等活動,展示東源非遺的獨特魅力,組織非遺項目參加省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和展覽,推動東源非遺“走出去”。同時,持續激活多元主體參與,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以非遺為“紐帶”,搭建基層治理新橋梁等舉措,致力於實現“非遺+”跨界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將非遺優勢轉化為文化生產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向“生產型”“效益型”轉變。

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宜居宜業縣城

人民網廣東頻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2023年,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東源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建設。截至目前,東源縣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發展答卷?

秦衛民:東源縣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不斷建好建強“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人才鏈、資金鏈”,著力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東源產業園區總面積40km²,已建成園區11km²,包括園區一期和二期、鹽東物流園首期、新材料產業園,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園區三期。近三年來,園區累計新開發工業用地1950畝,目前儲備可招商用地1250畝、可租賃廠房面積28.4萬㎡。

河源東源產業園區二期。楊堅攝

河源東源產業園區二期。楊堅攝

東源縣通過筑平台,拓寬產業發展空間﹔挖潛能,壯大優質企業梯隊﹔抓招商,加速項目招引落地﹔優環境,提升服務保障水平等舉措,大力培育優質企業,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用好產業供需平台,鼓勵企業不斷創新。同時,打造覆蓋鹽東物流園1.5萬名職工的消費圈,促進縣城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園區延伸。

接下來,東源縣將繼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重點深化“就近好辦”改革,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專區,將水、電、氣等涉企事項納入企業服務專區辦理,推動228項涉企事項在“無差別綜合窗口”受理,並依托DeepSeek創新推出AI問答助手,量身定制個性化知識庫。強化改革賦能,加強人才支撐,建立健全企業科技特派員機制,推動企業深化與廣東工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定向引進、培養所需專業人才。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