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南“552”工作法賦能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量發展

當前正值早造水稻收獲期,茂南區公館鎮蒲爐塘村連片水稻穗粒飽滿,隨風輕擺。“生產托管后,我再不用天天忙農活了。”村民梁叔騎著電動車路過,笑著說。
針對農村耕地碎片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茂南區運用“552”工作法,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幫助農戶節本增收,推動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
五個統一。一是統一種植品種。生產托管服務主體提供適應當地高產、抗逆的優質水稻品種,如茂南區眾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下稱“眾誠合作社”)整村引種“19香”水稻品種2500畝,密植水稻畝均增產40-60公斤,效益提升約120元/畝﹔茂南區鰲頭鎮稻稻村專業合作社推動連片種植加工型“珍桂矮”大米2000畝並保底回收,激發村民種植積極性。二是統一肥水管理。服務主體根據地力、品種、產量目標等優化肥水方案,集中採購農資降低成本10%左右,還提供“服務主體墊資+農戶分期”模式減輕農戶資金壓力。三是統一病虫防控。採用綠色農藥與無人機飛防的方式,整村或連片開展病虫害統防統治,提升防控效果。四是統一技術指導。在水稻關鍵生長期,服務主體邀請農技特派員實地指導,依托示范片開展“傳幫帶教”。上半年,該區累計舉辦惠農培訓40余場,培訓農民2500余人次。五是統一機械作業。該區現有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等主要農業機械3288台,具備水稻育種、機插、飛防、機收、烘干等全鏈條機械作業能力,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率83.74%。茂南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還統籌服務主體農機作業情況,提供就近作業需求信息,統一調配農機作業。
五個創新。一是創新推出“鄉村振興貸”專項信貸產品,破解融資難題。如眾誠等合作社通過鄉村振興貸購進大型收割機、插秧機等,建設育秧大棚,大大提升了生產服務能力。二是創新全程托管綜合服務。創新推出全程托管服務訂單,按照綜合服務費用650元/畝的價格,水稻保底產量在每畝850斤以上,保障農民的種糧收益。三是創新規模化經營模式。通過整村推進,連片生產帶動土地資源重新整合,將小田合並大田、將分散的田塊重新整合成標准化農田,破解耕地碎片化難題,提升規模經營效益。四是創新推廣集成技術應用。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統配統施、統防統治”集成應用。今年重點開展了水稻密植栽培技術試驗。比如眾誠合作社去年晚造試種優質品種“青香優19香”,相比常規栽培,密植栽培每畝16000穴以上,畝均增產10%以上。同時結合藥肥統採,科學施配,綜合節本15%以上,大大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率和種植收益。五是創新構建服務管控機制。為保障服務質量與生產安全,該區系統推進監管體系建設,制定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專項管理制度﹔為托管服務農機加裝GPS模塊,實現作業軌跡實時動態監控﹔常態化組織農機操作人員參加省、市級農機安全生產培訓,並積極響應專項培訓需求。
兩個聚焦。茂南生產托管聚焦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2024年農業生產托管面積7萬畝,通過集約化生產、標准化作業,水稻單產提升40-60公斤/畝。聚焦服務小農戶。2024年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小農戶1.8萬戶,服務小農戶比例達61.36%,為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提供了有效銜接,讓小農戶安心外出工作,或到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打工,還可以照顧家庭。
2025年,茂南區遴選農業生產服務主體8家,已實施早造托管服務面積2.9萬畝。接下來,該區將繼續以小農戶為基礎、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通過村社合作、整村推進的模式,為農戶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托管服務、技術推廣、訂單收購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