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世博會折射廣東轉型進程

2025年07月11日09:2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時值盛夏,持續的高溫阻擋不了參觀者前往日本大阪世博會的熱情。6月30日,在2025大阪世博會開幕后79天,主辦方宣布參觀人數突破1000萬。

普寧英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普寧南山英歌隊教練陳來發這幾天一直在整理大阪世博會上拍攝的表演合影,打算將其懸挂在英歌基地作為紀念。在6月27日至29日舉行的廣東活動周上,他帶領團隊貢獻了3天精彩的英歌舞表演。

在這場以“綠美廣東·智創未來”為主題的活動周上,一系列經貿、文化、科技、旅游交流活動接連舉辦,吸引了逾3萬名全球游客走進中國館。

從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始,廣東已連續六屆以“活動周”形式深度參與這一國際盛會。廣東省貿促會會長陳小鋒表示,這屆大阪世博會廣東活動周系統展示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驅動等領域的豐碩成果,向世界介紹了一個開放、創新、魅力十足的廣東。

高新技術為未來生活提供解決方案

從1851年首屆萬國博覽會——英國倫敦世博會起,其就是展示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重要盛會。從蒸汽機、電燈、電視到地鐵、冰淇淋……近現代工業文明各個時代的重大創新發明,幾乎都是通過世博會走向人們的生活。

而敢為人先的廣東人,也在世博會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首屆倫敦世博會上,廣東籍商人徐榮村便以“榮記湖絲”獲得維多利亞女王頒發的金、銀獎牌。

跨越百年時光,廣東的科技發展與世界前沿接軌同頻,也在世博會這一國際舞台上展示出“廣東制造”的獨特魅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企業自主設計的游覽船亮相,廣東館內的高端裝置也均來自廣東企業。2015年米蘭世博會,廣東企業永一格是中國館的施工總承包商之一,另一家廣東企業銳豐音響不僅承接了中國館的部分音響設備,還有10個國家館採用了他們的產品。

在今年的大阪世博會上,廣東企業進一步展示了AI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制造水平。

“歡迎來到中國館。”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門口,來自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C揮舞手臂,向各國游客打招呼,不少外國觀眾特意停下合影。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向世界游客介紹廣東人工智能的發展,讓觀眾體驗未來生活的新圖景。”優必選品牌總監潘安宇表示。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已經是世博會的“老朋友”。從上海世博會為30余國場館提供LED屏,到大阪世博會,其角色已升級為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為多個關鍵場所提供LED光顯設備與一體化方案。

“從上海世博會到大阪世博會,我們的產品在刷新率、對比度、分辨率、亮度等核心技術指標上都實現了飛躍。”該公司銷服體系高級技術服務工程師楊力營表示。

15年過去,廣東企業深度參與世博會的歷程,正是“廣東制造”到“廣東創造”轉型進程的折射。

為綠色生態國際議題提供廣東答案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打造了一座融合聲、光、影像的“小鳥天堂”互動裝置。觀眾步入其中,可聆聽嶺南鳥鳴、觀察虛擬森林生態循環,沉浸式進行生態體驗。

在“綠美廣東”展項前,一名駐足良久的美國游客被大屏幕上的嶺南山水畫卷深深吸引。當宣傳片掠過郁郁蔥蔥的南粵森林和枝頭的靈動飛鳥時,她不禁向身旁的工作人員連聲追問:“我能在廣東看到這麼多綠樹嗎?這隻小鳥是什麼品種?”

她的這份向往,正是來自於多年來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作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環境議題始終是歷屆世博會的重要命題。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主題為“生機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資源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主題為“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同樣,廣東也在世博會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綠色足跡。

這屆大阪世博會上,廣東活動周緊扣世博會“構建未來社會,想象明日生活”主題,推出了“綠美廣東”全景生態展項。核心展區以巨幅數字長卷為載體,運用先進技術動態呈現廣東生態畫卷,動態展示了廣東在森林覆蓋率提升、生物棲息地保護、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的顯著成就。

陳小鋒表示,廣東活動周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成就展,更是對解決世界性問題深層次思路的闡釋。“比如我們展示的海上風電矩陣、森林碳匯工程等,不僅展現了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探索與成效,還傳遞了可持續發展的廣東智慧。”

在此之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便以“綠色生活”“綠色城市”“綠色神話”三個展區詮釋主題。大阪世博會的小鳥天堂也曾“飛”入上海世博會:廣東館入口處,游客只要一拍手,屏幕上代表小鳥天堂的“大榕樹”就會長大。游客們便能通過這些畫面,感受到廣東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路徑。

呈現一個更加多元的廣東

清末民初,香山人鄭觀應在《盛世危言》裡多次提到世博會,甚至專設一章討論其歷史演變和功能作用。他認為舉辦世博會有利於技術交流和文化傳播,有利於開闊視野和觀念轉變。

鄭觀應的遠見,廣東在參與世博會的歷程中得到印証。文化成為廣東借助世博窗口展現地域特色、加深世界認知的重要載體。

也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展現了粵劇、木偶劇、客家山歌、剪紙、泥塑、醒獅等體現廣東民風民俗的文化藝術元素﹔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上,廣東獻上了《獅舞》《蚝妹》《鰲魚舞吉祥》和木偶戲《漁女戲海》等主題文藝表演……

陳來發第一次參加世博會演出便是在上海。他還記得,當時跟著老隊員們一起在整個世博園區巡演,不斷有外國游客圍上來觀看,堵得他們路都難走。“我們在世博會上演出,就是想把英歌戰舞團結、拼搏、勇往直前的精氣神傳遞給游客,讓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時光流轉,在大阪世博會上,陳來發帶著新一代英歌舞演員們走向台前,繼續向世界講述廣東故事。也是在這次世博會上,通過文藝展演,一個更加多元的廣東展現在各國游客眼前。

馬來西亞華人欣如專門為了廣東活動周從韓國飛到日本。看到中國館內播放的廣州市宣傳片,她不由被勾起了鄉愁:“我是第四代華人。20年前,家裡人第一次帶我回中國就是去的廣州。今天看到這個宣傳片,感到廣州變化真的太大了。”

雕塑家許鴻飛“塑說嶺南”系列作品也在同期亮相中國館。其標志性的詼諧豐腴人物雕塑,生動刻畫了廣東市井生活的盎然意趣與豁達精神。

“我的雕塑也曾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展出,當地雕塑家說它可以跨越語言限制,與歐洲民眾溝通。”許鴻飛說,希望他的作品能夠為觀眾留下一個獨特的廣東印象。

交響合唱《惠能頌》世界巡演日本站也在京都上演,吸引日本佛教界代表及各界民眾近1200人現場聆聽,成為活動周亮點之一。

活動周雖已圓滿落幕,但廣東與全球共享機遇、共創未來的精彩故事,仍在持續書寫。

南方日報記者 楊天智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