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疆拓展兩地發展縱深
產業民生結碩果 粵新共繪“同心圓”

盛夏,嶺南蟬鳴荔紅,南疆瓜果飄香,豐收盛景躍然眼前。“跨粵山海 奔赴疆來”的幸福圖景,由珠水之畔徐徐鋪展至天山南麓。
重大產業項目拔地而起,為受援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廣東醫生、教師用心守護著各族群眾的健康與希望﹔文化交融如春風化雨,讓“石榴籽一家親”的美好願景生根發芽……
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廣東援疆深入貫徹會議精神,落實中央和粵新兩地部署要求,堅持工作重心向民生和基層傾斜,著力強軟件、富腦袋、提質量、重潛績,在祖國西陲書寫“進疆有目標、在疆有作為、離疆有成果”的精彩答卷。
激活發展“引擎”
重大項目布局全疆
浩瀚沙海上,一片片光伏板整齊列陣,在驕陽下熠熠生輝。這是廣東能源集團在兵團三師45團投建的大型光儲一體化基地,佔地約2.21萬畝,總投資約34億元。
這裡每年可發電14.6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准煤約44.6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7.85萬噸,為當地發展注入綠色動能,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生動力。
“收入不錯,還有學習和成長的機會。”95后姑娘熱伊罕古力·吐爾蓀畢業后進入基地工作,很快便成長為業務骨干。
該項目也充分體現廣東產業援疆的精心考量——以就業富民為先導,引導在疆粵企投資興業,將重大項目布局全疆,用足新疆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拓展粵新兩省區經濟縱深,實現雙向賦能。
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批次產業援疆實施“粵企興疆”工程,攜手廣大在疆粵企,打破“支援地—受援地”固定結對關系,用足全疆資源稟賦,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此外,廣東援疆與在疆粵企共同提出保障員工權益、強化技能培訓、履行社會責任等六條生產經營倡議。2024年,粵新兩地重點簽約企業超過30家,實際落地項目23個,在疆粵企營業產值達105億元,實現穩定就業2萬多人。
粵新產業雙向賦能,兩地特色產品“雙向奔赴”也日益火熱。
六月疏附,木亞格杏甜蜜上市,僅用3天便創下846萬元的銷售佳績,這是繼伽師新梅產業提檔升級,品牌價值躍居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榜第52位后,又一個農產品品牌依托“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成功孵化。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是粵新互聯互通的縮影。它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效串聯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暢通產銷渠道,加速兩地特色優勢產品的雙向流通,深化兩地商貿合作。近年來,木亞格杏、唐王古瓜等品牌全網曝光量達億級﹔廣東菜、粵家電、嶺南衣也乘風西進,暢銷新疆及中亞南亞市場。
如今,“老廣”選購新疆特產變得觸手可及:11個線上主題館火熱運營,7個線下體驗館扎根灣區,各類促銷活動如火如荼,有力助推了新疆特色產業壯大和農牧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粵新特色優勢產品雙邊購銷金額已超100億元。
托舉幸福民生
名醫名師“組團”進疆
疏附縣10歲女孩阿依夏木古麗·麥麥提依明,如今可以快樂地畫畫、丟沙包。但在兩年前,童年的多彩對她而言還遙不可及。那時,病毒性角膜炎讓她的左眼視力僅剩0.05,連視力表上最大的字符都難以辨認,家境拮據也讓治療希望渺茫。
2023年9月,一場跨越萬裡的愛心接力,為阿依夏點亮了光明。廣東援疆干部和醫生在一次義診中發現了她的困境,迅速行動起來,協調資源。她得以遠赴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成功接受了深板層角膜移植術。
術后,阿依夏的左眼視力恢復到了0.4。“世界更清晰了。是廣東的叔叔阿姨,給了我光明!”憶及這段經歷,她稚嫩的聲音裡充滿感激。
阿依夏是廣東醫療援疆重點項目“粵新光明行”的受益者之一。廣東援疆始終將普惠民生放在心頭,常態化開展“光明行”“消結行”“科普行”等醫療惠民活動,累計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2155例,開展肺結核免費治療2400例。此外,著力建強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筑牢基層健康防線。
廣東“組團式”醫療援疆持續優化升級,也引領受援地醫療水平實現新跨越。通過高效運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實施“廣東名醫進疆工程”等,廣東醫療援疆整合前后方力量,攻堅高發疑難病症,填補南疆乃至全疆的醫療技術空白。
同時,中山大學國際眼科醫學中心新疆分中心等平台的建設,則進一步強化服務南疆各地州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能力。2024年,該中心門診量突破3.3萬人次,出院患者達1.5萬人次,三四級手術佔比高達89.22%,疑難危重症收治率達68%。
教育同為民生之基。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紅色文化元素處處可見,現代化設施完備,傳統文化社團豐富多彩。去年,該校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這是廣州教育幫扶工作結出的又一碩果。
不遠處,由援疆資金傾力支持建設的廣州新城實驗中學項目竣工在即。學校由廣州協和中學全面托管,將於9月正式開學。這是一所全新建設的完全中學,佔地200多畝,已投入援疆資金2.2億元,開辟全新的育人模式新賽道。
思政教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統文化教育三類特色示范校建設穩步推進﹔援疆教師與本地校長、班主任、骨干教師“三支隊伍”並肩成長、攜手育人﹔“粵新同上一堂課”平台、名師直播課架起跨越千裡的雲端教研橋梁﹔喀什技師學院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閃亮名片﹔支持喀什大學成功獲批教育博士授權點……優質教育資源的持續匯聚,為受援地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廣東援疆聯合廣東省教育廳,不斷深化“組團式”教育援疆的力度。在扎實推進“十四五”教育援疆任務的基礎上,更創新出台了《廣東省教育援疆規劃》,實施項目141個,累計選派支教教師及大學生1136人次,有力推動教育援疆由“輸血幫扶”轉向“造血強基”。
鋪陳文化底色
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伽師縣第四中學學生阿布都拉·木薩江的課余時光,常與舞獅相伴。在去年喀什地區首屆龍獅競賽中,他所在的隊伍勇奪桂冠。
廣東援疆駐伽師縣工作隊負責人介紹,佛山援疆引入專業教練團隊定期指導,伽師縣已組建起100多支龍獅隊伍,傳統文化的種子在當地生根發芽。
英歌舞給塞外邊疆帶來歡樂,嶺南醒獅躍過喀什老城,千年潮韻在絲路明珠回響……隨著更多嶺南“非遺”瑰寶跨越萬裡落地“圈粉”,嶺南文化不斷融入各族群眾生活。廣東援疆精心在受援地鋪陳中華文化的底色,不斷夯實文化認同的根基。
作為喀什全新的文化風景線,坐落於市中心的“悅讀粵有趣”城市書吧人氣正越來越旺。作為新疆首個以聲像閱讀為特色的書吧,這裡配備了先進的數字閱讀設備,定期舉辦名家講座、精品書展,自開放以來已吸引讀者約5萬人次,舉辦各類閱讀活動39場。
一座書吧、一座聲像圖書室,既是分享縷縷書香的好去處,也是搭建文化交流交融的橋梁。近年來,廣東援疆還舉辦南國書香節喀什分會場等全民閱讀活動,“廣東悅讀”品牌成為傳播現代文明的有效載體,也標志著對口援疆工作實現從“富口袋”到“富腦袋”的升級。
暑假的腳步聲近了,一場跨越山海的足球盛宴即將點燃喀什的夏日激情。2025年粵喀“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蓄勢待發,屆時兩地十余支青少年勁旅將逐夢綠茵場。這一品牌賽事,已成為粵新兩地青少年手拉手、心連心的嶄新平台。
新建成的喀什市籃球公園(內含20個標准球場),連續兩年舉辦粵新籃球嘉年華活動,杜鋒、胡明軒等專業教練、運動員傾情助陣……賽場上的較量,不僅錘煉著青少年的體魄,更讓他們在汗水中收獲真摯的友誼。
從干部群眾往來到青少年廣泛結交,從體育碰撞到文旅交融,廣東援疆創新載體、拓展平台,推動“三交”提質拓面。截至目前,已組織超1000名喀什青少年赴北京、廣東、福建、陝西研學﹔組織港澳大學生、政協委員來喀交流﹔促成超20萬名粵新青少年線上結對、書信往來。
強化隊伍建設
打造廣東援疆“鐵軍”
4月,廣東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時指出,今年是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之年,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意義重大。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000多名第十批廣東援疆干部人才完整准確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扎實推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產業援疆、文化潤疆、民族“三交”、隊伍建設。前方指揮部獲評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集體,廣東援疆醫療隊、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援疆行穩致遠,離不開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可靠的干部人才隊伍。廣東援疆始終把鐵的紀律、嚴的作風、廉的操守挺在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之以恆加強組織建設和隊伍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推動干部人才在受援地任實職擔實責,打造援疆隊伍鐵軍。
山海交響,粵新同心。站在新起點,廣東援疆將攜手新疆各族兒女,延續“跨粵山海 奔赴疆來”的深情厚誼,繪就幸福邊疆新圖景。
南方日報記者 黃應來 邵一弘 通訊員 袁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