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季度廣東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16.9%

2025年05月13日09:0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5月12日,記者從省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廣東實際使用外資呈現回穩向好的勢頭,一季度全省新設外資企業5922家、增長16.9%,實際使用外資357.6億元,增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和主要經濟大省。

為進一步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日前,廣東出台了《廣東省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

《若干措施》具體包括12條措施,涵蓋突出培育發展前沿賽道產業、降低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成本、建強產業基金體系、大力開發應用場景、提升總部支持能級、支持外資研發中心落戶、落實用地保障、強化環保要素保障、大力招引創新創業人才、加強企業服務、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大投資促進激勵等方面。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若干措施》進行了解讀,並介紹相關情況。

真金白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截至目前擁有市場主體超過1900萬家,其中企業超過835萬家,均居全國首位。《若干措施》支持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對於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具有重大意義。

《若干措施》突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提出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生物醫藥、量子科技、商業航天、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現代化海洋牧場等重點領域,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建立頭部企業和領軍人才數據庫,實施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政策。對特別重大的產業招引項目,結合產業特點依法依規制定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

“這些重點產業領域,廣東已有很好的基礎,政策的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培育發展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高成長性企業,進一步夯實廣東制造業當家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座。”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鬆說。

《若干措施》通過一系列舉措,真金白銀支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其中,明確提出實施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年度新增銀行貸款,省財政按不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35%進行貼息,每年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2000億元,同時明確提出要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推動廣東每年政府性擔保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

廣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童士清介紹,本次關於企業融資的政策更突出財政和金融聯動,通過貼息和融資擔保在融資供需兩端同步發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企業融資的撬動作用,促進企業融資量的增加和價的下降,更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讓廣大企業真正得到實惠。

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胡建斌則表示,今年初預算已安排“制造業當家”相關資金262億元,支持我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此輪政策將進一步加大相關支持力度,預計省財政3年將新增安排資金共約136億元,其中今年內落實安排資金約45億元。

在政府投資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省政府投資基金已有155隻,基金認繳總規模1.77萬億元、已實繳1.24萬億元。相關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亦在研究修訂當中,將通過促進發展耐心資本,優化全省政府投資基金體系,推動更好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

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累計設立外資企業超過35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將近6000億美元,外資企業總數僅佔全省企業的3%左右,貢獻了全省1/4左右的稅收和1/3左右的進出口和規上工業增加值。

近年來,廣東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資發展的重磅政策。例如,去年出台新一輪外資激勵政策,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外資項目,按照高技術制造業3%,高技術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2%,其他行業1%的標准進行獎勵,同時對獲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符合一定入資條件的外資企業,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首批享受政策支持的外資項目將在今年上半年兌現獎勵資金。

“在這些政策的有力帶動下,今年以來,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呈現回穩向好的勢頭。一季度全省新設外資企業5922家、增長16.9%,實際使用外資357.6億元,增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和主要經濟大省,這是廣大外資企業對廣東、對大灣區投出的信任票,這也顯示出真金白銀的外資激勵政策正在起作用。”張勁鬆說。

在進一步加碼外資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能級獎勵、外資研發中心落戶獎勵等支持政策,對屬於中國區總部、亞太區總部、事業部全球總部的跨國公司總部給予最高8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外資研發中心,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助,對跨國公司全球研發中心再疊加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廣東同樣重視內資招商,出台“招商引資20條”,部署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招引更多內外資大項目、好項目。今年一季度,全省共引進內資重點項目1580個、簽約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若干措施》還突出對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在產業投資上,明確提出全省統籌資源整合組建超萬億元總規模的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以國有資本帶動社會資本,著力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

在項目落地上,明確提出對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用地應保盡保,全面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証“三証齊發”,全面推行“拿地即開工”,明確加強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優化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

在人才招引上,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對高精尖缺和前沿賽道領域重點人才實行“一人申請,全家落戶”等支持政策。

在企業服務上,明確提出建立“管招商、管項目、管企業、管服務”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全面推行企業(項目)服務專員制度。

在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上,明確提出對在粵企業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嚴禁利用行政、司法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侵害經營主體權益。

這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措施,環環相扣,將切實助力企業在粵發展好、有錢賺、麻煩少。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