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人文灣區獨特魅力

在澳門,感受中法合作舞台劇《海底兩萬裡》的奇幻冒險﹔赴香港,領略越劇《梁祝》婉轉唱腔中的江南韻味﹔到廣州,欣賞音樂劇《雄獅少年》的熱血追夢……日前,澳門、香港、廣州三城聯動,舉辦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傳統與現代碰撞的連台好戲,立體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活力,讓粵港澳大灣區“劇”精彩。
文化是心靈的橋梁,以其獨特魅力打動人心、促進理解。把握好“同”與“不同”,方能彰顯“1+1+1>3”的人文灣區獨特魅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促進灣區人心相通,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凝心聚力。
夯實“同”的基礎。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是粵港澳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承載著濃厚而豐富的共同人文記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橋梁和紐帶。在今年初舉辦的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燈會上,有香港游客感言,“看到很多粵語元素燈組,聽到經典粵語賀年曲,感覺十分親切”。拉緊粵港澳三地共同文化紐帶,更好塑造灣區人文精神,能有效增強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增進人心相通。
發揮“不同”優勢。大灣區11座城市,以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蘊和稟賦,為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人文資源。佛山的武術傳統,疊加香港的電影藝術,產生出《葉問》系列電影﹔珠澳兩地文藝工作者聯合創排的現代粵劇《無聲的功勛》,廣受好評……以嶺南文化為紐帶,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在不同文化領域廣泛開展交流合作,有利於把灣區人共同的“精神家園”越建越好。
把握好“守正”與“創新”。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應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更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醒獅文化根植於嶺南大地數百年,代代相傳,近年來,以醒獅為創作靈感的文藝作品頻頻出圈,動畫《雄獅少年》曾被選為“最受大灣區大學生歡迎影片”,音樂劇《雄獅少年》好評如潮,“洋溢著滿滿的嶺南風情”。新技術新方式新理念,讓嶺南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AI講古人、裸眼3D視頻、沉浸式數字展等讓游客暢享精神盛宴。
大灣區中西文化長期交匯共存,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此前,舞劇《詠春》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亮相,舞蹈與武術精彩融合、詠春拳與香雲紗“雙非遺”亮相,讓觀眾一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採,歡呼喝彩經久不息。粵港澳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從而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
風起南海,潮涌珠江。粵港澳三地以嶺南文化為紐帶,增進心相通、情相連,在大灣區這片充滿魅力與活力的熱土上,攜手共繪人文灣區的華彩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