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產業科技成果有組織轉化彰顯“灣區合力”和“中國智慧”

近日,在廣東省陽江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人才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依托“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機制,充分發揮“立足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優勢,主辦2025年首場海上風電科技成果跨國對接會(以下簡稱“對接會”)。
“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舉行海上風電科技成果跨國對接會。受訪者供圖
對接會聚焦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馬來亞大學能源科學中心主任張紋通院士團隊研發的“交叉軸風力渦輪機技術”(以下簡稱“CAWT技術”),邀請海上風電行業優秀企業代表和國內專家與張紋通院士進行思想碰撞和技術切磋,積極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有組織轉化的新型實踐,彰顯科技創新賦能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的“中國智慧”。
據介紹,CAWT技術是風能採集技術的一項突破性創新,它結合水平軸風力渦輪機與垂直軸風力渦輪機的優勢,特別適用於傳統渦輪機設計面臨諸多挑戰的海上應用場景。對接會旨在幫助海上風電行業優秀企業進一步深入了解張紋通院士團隊最新科研成果,是“陽江模式”內引外聯發揮科技成果有組織轉化作用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人才研究院秘書長、“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總統籌田原表示,CAWT技術如能成功落地陽江並實現量產,有望大幅提升“綠能之都”陽江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全球競爭力,為粵西地區乃至整個大灣區綠能產業提質升級注入全新動力。
陽江作為我國重要的綠能產業發展基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海上風電資源。近年來,陽江圍繞實現“綠能之都”目標,精心打造海上風電產業園區,成功吸引三峽新能源等諸多行業優秀企業入駐,大力推動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綠能產業科技創新,逐步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海上風電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創新的“陽江模式”。
目前,陽江已建成國內首個海上風電學院、國內唯一國家級風電裝備質量檢測平台、廣東首個海上風電省級實驗室、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等科創平台。陽江還通過院所與企業有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組織實施海上風電柔性海纜保護裝置等綠能領域科研項目23項,成功產出全球首台抗台風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等重大科技成果,多項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
為加速綠能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和新質生產力形成,陽江積極爭取並成功主辦大灣區科學論壇綠能產業科技創新分論壇,在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劉經南等中外院士、三峽能源等優秀企業負責人的共同見証下發布《陽江倡議》,揭牌“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簽署一系列重要產學研合作協議。
據了解,近年來,陽江依托海上風電資源,大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落地生根,積極探索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海上制氫等多能互補和多業態融合發展模式,加快綠氫、綠氨、綠甲醇等綠色燃料制貯、注產,加速在綠色能源、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大局中嶄露頭角,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特別是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方法,陽江率先開展綠能產業示范園“綠電直供”、“綠能認証”,助力大灣區加速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集前沿對話、交流展示、人才對接等功能於一體,是全天候、全方位賦能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國際化平台。對接會上,研究院依托“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機制,邀請三峽新能源、廣東粵電、明陽新能源等十余家行業優秀企業出席。
與會企業代表不僅對CAWT技術及其應用前景表現出濃厚興趣,還借此機會與陽江市相關部門、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等科研單位,圍繞科技成果產業化如何形成“灣區合力”、面向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開展工作等進行專題交流。
據悉,“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致力於構建我國和東盟之間“前沿技術共享、優勢資源互補、產業生態共建”的合作模式,不僅有利於我國綠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能為其他國家開展可持續發展合作提供寶貴經驗,是“中國智慧”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南南合作的生動實踐。(王雅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