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處處“志願紅”
3月份累計動員1.4萬余人次,舉辦超900場志願服務活動

3月5日是全國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6個“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3月份,清城區積極開展特色濃郁、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禁毒反詐生動宣講、志願者深入社區送醫送藥……眾多貼心、暖心、溫馨的志願服務活動營造了幸福祥和的氛圍。
清城區委社會工作部緊緊圍繞“學雷鋒做志願服務改革建新功”主題,全面整合全區志願服務資源,聚焦群眾需求、新興領域、社會治理、生態建設、重大賽事五大關鍵領域,精心策劃並開展了一系列特色突出、成效顯著的志願服務活動。活動期間,累計動員志願者1.4萬余人次,成功舉辦900余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現了清城志願服務的蓬勃力量。
“黨建+志願”繪就便民服務網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做全套體檢,醫生還耐心教我怎麼控制血糖。”福熙官邸的劉阿姨在義診攤位前連連稱贊。劉阿姨已是85歲高齡,常年自己居住。在“黨建引領‘微實事 暖萬家’——洲心街道振南社區學雷鋒月便民公益集市系列活動”期間,清遠市清城區人民醫院、清遠市第三人民醫院均派出專家團隊,為附近居民提供血糖檢測、慢性病咨詢、中醫理療及心理健康服務。
劉阿姨的體檢經歷並非偶然,這場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專業醫療服務“微實事”,背后是清城區以“黨建+志願”為核心打造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清城區聚焦五大領域細化行動方案,推動全區各街道、單位、社會組織協同發力,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志願服務網絡﹔同時,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舉辦“專業社工+志願服務”專題培訓交流會,組織40余家社工機構、20余名社區志願者代表深入研討志願服務新路徑。通過案例分享、經驗交流、實務演練等方式,提升志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凝聚“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社會共識。
在清城區“黨建+志願”機制的持續深化中,基層治理的種子正在開出實踐之花。通過構建志願服務網絡與專業培訓體系形成的治理效能,近日在鳳城街道的一場公益集市中得到生動詮釋。
“我賣出了很多物品,最受歡迎的產品是漆扇。今天學到很多知識,也結交了很多朋友,非常開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義賣活動,我會叫我的小伙伴一起來參加。”少先隊員楊雅茜說。近日,“星火成炬 義暖人心”學雷鋒志願服務暨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行動日活動在鳳城街道壹悅城舉辦。活動現場人氣相當火爆,參與獻愛心活動的同學和家長,紛紛獻愛出力,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參與這次志願服務活動,我深刻體會到奉獻的快樂,今后我會將雷鋒精神融入工作生活之中,持續發光發熱。”志願者小孟說。小孟道出了新時代青年的精神追求,而這樣的個體覺醒正源自活動機制的創新設計。
“此次活動的亮點在於政府、學校、愛心商家與志願組織緊密配合,形成了強大合力。採用義賣、義演、展覽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熱情。這不僅是弘揚雷鋒精神的生動實踐,更是共青團凝聚青年力量、服務社會民生的具體體現。”團區委副書記易瑋介紹。
“微志願”織密“老有所依”幸福網
在清城東城基龍社區,志願者耐心細致地詢問每位老人的需求,根據他們的喜好和臉型,精心為他們設計發型,手法嫻熟,態度親切。隨著剪刀的起落,一個個整潔、利落的發型讓老人們的面貌煥然一新,他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現場氣氛熱烈,活動共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參與,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前來剪發的葉伯表示,社區舉辦這樣的活動,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拉近了鄰裡之間的距離,希望今后能多舉辦此類活動。
一把剪刀剪出的不僅是老人們的清爽發型,更是基層治理的溫度與精度。清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組織開展“雷鋒便民服務月”活動,精准對接民生需求。以“雷鋒便民服務月”為載體,組織全區各級志願服務隊深入社區、鄉村,開展家電維修、文化惠民、愛心義剪、政策咨詢等多元化活動50余場,惠及群眾2000余人次。其中,5場大型“志願集市”匯聚法律咨詢、家庭教育指導、健康檢測等“一站式”服務,獲得群眾廣泛贊譽。
當“雷鋒便民服務月”的志願集市惠及千家萬戶時,衛生健康組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他們正用體檢儀器為老年群體勾勒“健康防線”,讓精准服務從街頭攤位延伸至居民樓宇。橫荷街衛生健康組與橫荷衛生服務中心、橫荷社區聯合行動,針對老年人體檢難點制定科學計劃,在融創清城首府、中恆星月灣、田寮和老寮四地,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為老人撐起健康“保護傘”。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腿腳不好,多虧你們來接我。”橫荷街道中恆星月灣的王奶奶感動地說。更令人暖心的是,橫荷衛生服務中心還為每位來體檢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愛心早餐,包括面包、牛奶、雞蛋等,進一步為群眾提供了便利。
王奶奶捧著的愛心早餐不僅溫暖了胃,更折射出清城區民生服務的精准觸達。清城區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開展“敲門行動”30余次,提供生活物資配送、心理疏導、關心關懷等服務。教育系統組織黨員教師、學生志願者結對幫扶孤殘家庭,上門慰問並協助解決生活難題。
“敲門行動”為特殊群體叩開溫暖之門的同時,橫荷街道荷興社區的廣場舞步正踏出全民志願的新節拍。
3月14日,社區組織廣場舞文娛活動,吸引眾多居民參與。這支常年活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隊伍,早已超越社區舞蹈隊的范疇,成長為社區治理的志願先鋒,在健身之余,主動承擔政策宣傳、糾紛調解、困難幫扶等志願服務,成為居民信賴的“自治代言人”。隊員李阿姨分享道:“我們跳的是廣場舞,做的是鄰裡事。誰家老人需要照顧,哪個樓道有衛生問題,我們都能幫忙協調。”
“人人都是志願者”的治理圖景正在荷興社區徐徐展開。下一步,荷興社區將持續深化共建機制,深挖雷鋒精神時代內涵,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精准化、品牌化,讓“家門口的幸福”可感可及。
暖“新”服務架起治理網
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為群眾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在鳳城街道,剛送完6單外賣的美團外賣騎手小李回到“暖新驛站”,將自備的午飯放進微波爐。一會兒,伴隨著“叮”的一聲,熱騰騰的飯菜香氣頓時彌漫開來。“這裡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小李一邊大快朵頤,一邊笑著說,“再也不用擔心沒訂單、天氣又熱的時候沒地方去了。以前沒地方歇腳喝水,又害怕手機沒電,現在暖心驛站全部解決了。”
如何讓新就業群體在小區內獲得“如家”的感覺呢?
清城區針對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已建成30個“暖新驛站”,配備休息區、充電樁、微波爐等設施,提供法律咨詢、應急醫療等“十項暖心服務”。3月共開展暖“新”關愛行動4場,為230名貨車司機發放慰問金2.3萬元。據統計,順盈時代廣場黨群活動中心自啟用以來,累計服務騎手超800人次,成為新業態群體工作間隙的理想“歇腳地”和“加油站”。
與此同時,清城區聯合順盈時代廣場黨群活動中心舉辦“黨建引領新風尚,雷鋒精神潤‘騎’心”主題活動,通過專題講座、文明倡議、互動問答等形式,引導騎手參與社區治理,推動“服務對象”向“治理力量”轉變。
這種“服務者”變“治理者”的轉變,恰是清城區構建全域治理共同體的創新實踐。
清城區組織黨員干部、普法志願者深入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一線,開展矛盾調解、反詐宣傳、隱患排查等專項行動48場,覆蓋群眾1600余人。其中,聯合市、區兩級信訪部門在洲心街道振南社區開展法治宣傳與大接訪活動,發放宣傳資料4000份,解答群眾咨詢100余人次,收集民生建議16條﹔司法部門走進源潭鎮蒙娜麗莎瓷磚有限公司,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以司法力量護航企業發展﹔清城區稅務局啟動“情暖驛站傳薪火”行動,為環衛工人、外賣騎手等戶外勞動者發放勞保物資包,包含毛巾、手套、急救藥品等實用物品,切實提升勞動者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新興志願力量與傳統志願隊伍的協同,構筑起清城區基層治理的立體網絡,這種多元主體共治的場景,正是雷鋒精神與現代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青春力量連起活力網
“專業的事情,還得是專業的人來才行!”在龍塘鎮,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專業園林團隊對長隆周邊村庄進行整村綠美“微改造”。當談及自家門前的“顏值變化”時,龍塘鎮村民紛紛贊不絕口,滿意的笑容溢於言表。設計團隊打造“五個一”綠化景觀帶,為居民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閑逛吸氧、觀光打卡的好去處,目前銀盞新村景觀風貌改造提升設計已初步成型。
清城區以“學雷鋒日”、植樹節為契機,發動商會、企業、醫院等14個主體捐贈樹苗1280株,組織70多支志願者隊伍、2000多名志願者開展植綠護綠行動,累計種植紫荊、木棉等樹苗超3.8萬株,積極打造“青年林”“巾幗林”等特色綠化示范點。與此同時,組建由學生、社區居民、社工組成的護綠志願隊,開展“綠美清城·共護家園”專項行動,清除河道雜草200米、清運雜物80斤,對綠化區域的樹木進行管護,為栽種的樹苗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綠植“枝繁葉茂”“持續增綠”。
如果說義務植樹構建起“青年林”“巾幗林”等生態地標,彰顯了多方聯動的共建力度,那麼迎接“清馬”的環境提質工程則展現了精細化治理的“繡花功夫”。
為迎接2025年度“清馬”的到來,志願者加大河道、路面保潔頻次與力度,完成城市主干道違規廣告拆除、橋梁隧道路面維修管養工作,並在古樹名木復壯、網紅花道打造、口袋公園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實際行動展現“山水清遠·嶺南綠都”的城市魅力。賽事當日,志願者分赴醫療救護、秩序維護、氛圍營造等崗位,全力保障賽事順利進行。身著玩偶服的志願者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營造出熱烈的賽事氛圍,成為賽場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因為知道長跑很難很累,非常佩服參加長跑比賽的參賽選手,想為他們傳遞一份溫暖,提供一份支持。”由青年志願者組成的“流動護衛”團隊,以陪跑形式全程關注參賽選手的身體狀況,隨時准備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與支持,確保賽事安全有序。而身著紅十字標識服裝的志願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專業的服務素養,為賽事提供堅實保障,充分展現了人道主義精神與志願服務的使命擔當。
賽道上躍動的“流動護衛”紅馬甲與紅十字標識,恰如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具象化表達。下一步,清城區將建立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凝聚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持續深化“雷鋒式”志願服務品牌建設,讓志願服務的“微光”聚成照亮清城文明的“火炬”,為雷鋒精神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基因。
文字:孫運冰 黃玉熹 王嘉瑤
圖片:曾亮超(除署名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