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是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仲 音
2025年04月02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有記者拿出中國地圖,請跨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圈出將擴大業務、追加投資的地區。

很快,紅色圓圈變得密密麻麻。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華康堯笑稱:“我能圈整個地圖嗎?對我們來說,機遇存在於中國所有城市。”

投資中國,外商緣何青睞?

“中國事業舞台大,市場前景廣,政策預期穩,安全形勢好,正是有利於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2024年,中國新設立的外資企業近6萬家,同比增長9.9%。

透過外商投資中國的價值考量,我們看到一個更有信心的中國。

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看營商環境之“優”。

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上海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2024年,上海新設立外資企業近6000家,成為外資企業全球產供鏈布局的首選地之一。

前不久,《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出台,明確擴大電信、醫療等領域開放試點,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

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歷經8次縮減,不斷放寬准入,從最早190項縮減到現在的全國版29項和自貿試驗區版27項。去年11月新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正式施行,制造業領域限制性措施“清零”。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一流營商環境,具有強大的“磁吸力”。

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逆風”和“回頭浪”,中國堅定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從“產業鏈、創新鏈”看創新賦能之“強”。

前不久,國際醫藥巨頭阿斯利康宣布未來5年投資25億美元計劃,將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是其重要投資判斷。

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把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以“把更多技術從中國帶到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首發、首測安排在中國,“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能像中國這樣迅速地測試新技術”。

從“謀生產”轉為“謀研發”,見証中國創新能力的穩步提升。

今天的中國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正在成為創新“策源地”、新技術加速落地的“催化器”。有外國企業家直言:“喜歡中國的原因之一是這個國家的創新精神,這裡有創新土壤和政策支持,能夠釋放創新潛力。”

得益於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的供給優勢,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科技創新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我國每年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的數量超過500萬人,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總體規模接近2000萬人,與G7國家同類人才數量的總和相當……

創新的中國是共享機遇的藍海。抓住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依托不斷釋放的創新潛能,外資企業在中國可以盡展優勢和能力,在全球競爭中贏得先機。

從“超大規模市場”看投資回報之“高”。

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商在華投資收益率約為9%,位居全球前列。華南美國商會發布調查報告認為,受訪企業普遍表示在中國能夠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近九成美資企業在華盈利。

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源自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和潛能。

我國消費規模很大,但在國民經濟和總需求中的比例還比較低,與發達經濟體有大約20個百分點的差距,擴大消費的潛力巨大。

從消費群體來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90后、00后正成為新的消費主力軍,對新技術新產品接受度高﹔

從消費結構來看,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升級,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

從消費能力來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特別是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消費增長空間十分廣闊……

有外國觀察家表示,“中國消費市場的體量在全球經濟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品質生活和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消費的質與量大幅提升,為各國企業提供大量機遇。

從“透明、穩定、可預期”看政策環境之“穩”。

中國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正在於有自我完善的制度韌性,既能不斷改革創新,又能保持穩定性與連續性。

“中國之制”保障“中國之治”,“風景這邊獨好”。

在全球保護主義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始終以開放姿態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並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

“中國長期保持政局穩定、社會安定”“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成為外商最看重的投資環境。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安全國家之一。2024年,全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無論是從刑事犯罪率看,還是從命案、槍案數量看,都遠遠低於許多發達經濟體。

從五千多年的歷史深處走來,以和為貴、和合共生的文明傳承,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社會氛圍,構成中國人文環境的底色底蘊。

外資企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的重要參與者,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外商來華投資普遍得到豐厚回報充分表明,中國是相互成就的平台,是互利共贏的熱土。“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表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未來的中國經濟,我會說‘穩定’。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今世界,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錨’。”

把握機遇、投資中國、布局未來。

外資的抉擇不僅是理性的,而且是正確的,實踐將繼續証明,“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