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紀檢監察機關聚焦涉企突出問題開展專項監督
促進保持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廣東的機器人、AI眼鏡和智能讀碼器火爆出圈、圈粉無數,以AI賦能的廣東黑科技產品“新三樣”正在成為“廣東智造”的代名詞。廣東創新創造活力四射,彰顯出一流營商環境激發的澎湃發展動能。
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東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吃拿卡要、違規收費、趨利性執法等嚴重影響市場秩序的問題開展專項監督,促進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持續擦亮廣東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紀企直聯”,破解發展“中梗阻”
“如果您發現南沙區工作人員存在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等問題,請向我們反映。”近日,前往廣州市南沙區參加招商洽談的林先生,注意到了招商手冊中一則特別的溫馨提示。
去年以來,南沙區紀委監委健全線索收集渠道,向區內企業人員及有意在南沙投資的企業人員發送短信,歡迎對吃拿卡要、推諉扯皮等損害營商環境行為進行“一鍵”舉報,推動解決一批企業關心關注的難點問題。
為推動消除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壁壘”,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主動作為、靠前監督,探索建立“紀企直聯”機制,下沉監督力量,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推動發現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定期走訪企業、組織企業家座談、信訪舉報宣傳、設立作風監督信箱……肇慶市紀委監委以“紀檢監察機關服務企業直通車”為抓手,通過廣泛聽取和收集民營企業反映訴求,建立服務企業問題台賬清單,採取跟蹤督辦、逐項銷號等方式,切實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2024年以來,共收集相關問題及建議90多條,推動解決涉及用工、融資、用水、用電等企業發展中的問題200多個,糾治一批亂罰款、亂檢查等問題。
找准“病灶”,才能“對症下藥”。韶關市紀委監委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收集企業問題線索方式,建立韶關市“接訴即辦”作風監督平台和11個“優化營商環境監督聯絡站”,方便企業、群眾隨時隨地反映問題,將不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等舉報投訴梳理成問題清單,通過快查快辦,推動解決企業科技獎補資金撥付進度慢、亂攤派費用、檢查頻次過多等問題。
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河源市紀委監委主動上門問計,圍繞政策落實、服務審批、執法司法等重點內容,緊盯涉企“三亂兩多”、行政審批窗口“微腐敗”等重點問題,對隨機挑選的企業進行個別訪談或集體座談,引導企業主動“傾訴”煩心事、揪心事。深圳市龍華區紀委監委試點打造營商環境監測點,選聘企業管理層、黨員代表等組建廉情監督員隊伍,實施季度走訪、定期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等溝通機制,及時收集企業發展難題,將監督“探頭”架到企業一線。
一嚴到底,清除發展“絆腳石”
“作為公職人員,我沒有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反而向企業、群眾索取好處費,我感到非常慚愧。”面對鏡頭,惠州市惠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原副局長詹某懺悔道。
吃拿卡要,小錢背后大危害。經過省紀委監委連續多年的整治,當下明目張膽的吃拿卡要現象少了,但仍有部分人員心存僥幸,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損害企業、群眾利益。省紀委監委指導各地紀委監委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嚴肅查處涉企突出問題。如梅州市紀委監委嚴肅查處市某單位工作人員在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中吃拿卡要問題,給予田某某等3人黨紀政務處分。汕尾市海豐縣紀委監委查處梅隴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一隊原隊長莫某某吃拿卡要等問題后,及時向6家小微企業退還財產性利益15.4萬元。
清遠市紀委監委監督發現某工業園區對轉供水隨意加價收費,導致園區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顯著增加等問題,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向23家企業退還違規收取的223萬余元,企業紛紛表示感謝。陽江市江城區紀委監委圍繞擅自設立“協作服務款”等收費項目,以及違規提高收費標准、擴大收費范圍等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共立案13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5人、留置1人,有效遏制了亂收費的不良風氣,為企業鬆綁減負……
違規收費不但破壞市場秩序,還嚴重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增加企業負擔。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執紀執法,嚴查典型問題,讓企業切身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市場監管部門權力大、涉及企業執法多,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也大,必須時刻警醒。”近日,揭陽市揭東區紀委監委在查處某干部后,督促召開市場監管系統警示教育會,一名干部深受觸動。會上的黨性教育、紀法震懾讓黨員干部深刻警醒,會后4名人員主動投案。
身邊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警示鐘”和“清醒劑”。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發揮案件查辦綜合效應,選取關鍵崗位、重點領域典型案件,分層分類開展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誠信意識、廉潔意識。
促改促治,激活發展新動能
“感謝紀委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近日,潮州市潮安區一名民營企業主對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
潮安區某鎮是中國不鏽鋼制品之鄉,企業眾多,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該鎮分管綜合執法工作的原副鎮長大搞選擇性執法、逐利性執法,對未給好處的企業違建問題“重點打擊”。區紀委監委深挖徹查其背后的利益輸送和充當“兩違”保護傘等問題,並督促區相關部門加強便民惠企服務,推動“交地即發証”“抵押即交証”等惠企政策高效落地。目前,該區“房地一體”應登記發証率達100%,發証數超8.5萬宗,惠及企業項目26個。
查辦案件不是目的,推動治理才是根本。中山市港口鎮紀委嚴肅查處經濟發展和科技信息局一雇員在企業申領專項獎補資金時收取“服務費”案件后,督促該局規范專項獎補資金申請及審核流程,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避免第三方公司插足,確保獎補資金一分不差發放到企業。
茂名市紀委監委針對辦案中暴露的行業協會亂收費、職能部門疏於監管等問題,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市民政等部門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督促142個行業協會商會開展違規涉企收費自查自糾,通過減免、降低、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總金額336萬元,惠及企業數757個。
“以往每年都會有很多檢查,現在次數變少了,企業負擔輕了很多。”近日,珠海市富山工業園某電子廠負責人說。
此前,珠海市斗門區紀委監委排查發現,區有關部門執法檢查次數過多,導致企業迎檢“應接不暇”、影響生產。區紀委監委推動制定年度檢查計劃,通過“綜合查一次”,實現“進一次門,履多項職”。市紀委監委推動市司法局細化行政執法減責免責清單,從根上解決“高頻執法”問題。
不僅要避免執法過度過頻,還要積極推動執法更有“人情味”。江門開平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執法工作“剛柔並濟”落實落細,以“柔性提示”代替“剛性罰單”,惠及10余家企業。當地一企業被執法部門依法作出不予處罰決定后,企業負責人在深刻汲取教訓的同時表示:“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執法溫度,今后一定會依規依法經營。”
廣東省監委特約監察員、中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謝進杰說,涉企執法監督的目的在於保証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紀檢監察機關開展涉企執法監督能夠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規范執法行為,促進法治政府建設,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監督護航下,全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最新數據顯示,廣東連續4年獲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2024年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突破1900萬戶,經營主體、民營經濟主體等各類指標持續穩居全國第一。活躍的人氣、蓬勃的朝氣、興旺的財氣,是經營主體對廣東投下的信心票。
我為群眾辦實事
珠海市金灣區紀委監委推動區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出台覆蓋所有產業行業的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將行政檢查分為必查、限查、免查三類,落實“無線索不檢查,凡檢查必聯合”“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目前,第一批次“白名單”已在全區公開,惠及109家企業。
汕頭市紀委監委持續督促相關部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秒批”“秒報”改革,推出“不見面審批”事項專區,打造“帶您辦”特色服務專題,匯聚“不見面審批”事項1008項,市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最多跑一次”。
河源市紀委監委督促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行動及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回頭看”,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和規范涉企收費行為。如指導某燃氣公司開展非居民用戶收費自查工作,該公司主動退費204.46萬元,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南方日報記者 尚黎陽
通訊員 粵紀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