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數智時代,嶺南文化煥發“新”姿

2025年03月29日07:16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2025年剛過不到3個月,廣東文化迎來一連串“高光時刻”:

粵劇、英歌登陸央視春晚,潮陽西門英歌隊赴歐洲“鬧新春”﹔蛇年春節,廣東文旅以8011.8萬人次游客接待量拿下全國第一﹔《哪吒2》帶動“潮玩之都”東莞企業訂單猛增數百倍……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在深挖傳統文化“富礦”的同時,加快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向世人展現出日益鮮活、生動的文化面孔。虛擬現實、5G網絡、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驅動,不僅為文化產業的增長提供強勁動能,更成為推動更高水平文化強省建設的契機與抓手。

3月28日,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廣東在文化與科技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再次提速。

文化IP出圈 “智能化”與“人文味”交織

隨著首個“人類非遺版”春節的到來,嶺南文化IP在海內外再掀“出圈”熱潮——

除夕夜,普寧南山英歌隊、普寧富美青年英歌隊將“中華戰舞”首次帶上央視春晚舞台﹔來自潮陽的“英歌少女”遠赴德國、法國參加“歡樂春節”活動,留下與凱旋門“同框”的颯爽英姿﹔廣東醒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領銜“南國醒獅團”舞進聯合國總部,為各界友人送上新春祝福。

“雙創”之風讓嶺南文化煥發新姿,“廣東智造”的創意助力,更是讓廣東深厚的歷史底蘊被進一步煥活。今年央視春晚,宇樹人形機器人表演的“智能秧歌”全網刷屏,節目原創配樂就得到深圳騰訊音樂AI大模型的加持。

蛇年新春,廣東又一次向八方客發出“請到廣東過大年”的盛大邀請,全省舉辦8000多場特色惠民文化活動亮點紛呈,各地花市、廟會更是“科技感”滿滿。深圳南山區迎春花市上,機器狗舞獅、機器人迎賓、無人機撒花……把傳統節日玩出新“花”樣﹔在廣州,身高1.7米的粵產人形機器人“裡掂D1”首次亮相,成為越秀區西湖路花市的最火打卡點。

今年春節假期,廣東以8011.8萬人次游客接待量拿下了全國“桂冠”,同比增長5.3%﹔實現旅游收入745.3億元,同比增長7.5%。

“廣東有說不完的精彩,每個地方都讓我感動。”今年1月,頭部文旅博主董宇輝在用四天時間走過廣東五市之后發出感嘆,道出無數游客的心聲。

漫步於廣東各地,時時刻刻都可以感受到“智能化”與“人文味”交織的鮮活文化氣息扑面而來。

逛游廣州北京路,打開手機的“北京路游客小程序”,游客便能一鍵躍入廣府廟會元宇宙、非遺街區元宇宙,進入“5G+VR”直播,開啟一場穿越千年古城的數字漫游之旅﹔

從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到廣州美術館新館,再到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AI、VR、AR等數字技術借由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將嶺南文脈的積蓄深廣轉化為活色生香的光影畫卷﹔《嶺南文庫》《嶺南文化辭典》的出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縮微文獻數據庫的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廣東的文化“家底”。

潮州古城被稱為“活著的古城”。在保留“三山一水一洲”歷史空間格局的基礎上,潮州市近年制定出台《古城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5年)》,推進“百家修百厝(祠)”工程,以“繡花”功夫復原古城肌理。今年初,“潮州古城”申遺首次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如今的潮州,宛如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廣濟橋上,“鳳城之光”燈光秀以絢麗光影再現“宋城榮光”﹔涵碧樓裡,VR交互設備讓人沉浸式體驗潮州革命歷史……既“古”又“潮”的潮州城,讓人流連忘返。

“讓老百姓在傳統街巷過上更美好、更現代的生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表示,潮州古城申遺將為廣東文旅市場的提升帶來更大動力。

“絕技”傍身 文化產業粵軍接連“爆單”

“‘國谷’帥炸了!”小紅書網友對自家產品的熱血評論,讓廣東潮玩企業衡立泰的老總陳祺不禁感慨:“這就是中國潮玩的未來。”

開春以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現象級熱潮全面蔓延。票房火速攀升的同時,“潮玩之都”東莞的文創訂單也接到“手軟”,超億元訂單涌向當地潮玩企業。

“爆單”絕非偶然。在東莞,有超過4000家玩具生產企業、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從事相關產業,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國內近85%的潮玩、全球近1/4的動漫衍生品都產自於此。數字智能技術的引入,使得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大幅提速,東莞AI打版中心可實現48小時打樣、72小時量產,生產效率提升20%,生產周期縮短20日。“唯快不破”的絕技,讓東莞接住了“潑天富貴”。

而這,只是廣東文化產業的冰山一角。

廣東文化產業規模總量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挑起“文化生產力”的大梁。2023年廣東文化產業營收超過2.2萬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500億元,佔全省GDP的比重達到5.5%。

據省工信廳統計,廣東省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在2023年就實現了營業收入6233.38億元,提前完成2025年突破6200億元的目標任務。廣東數字出版、動漫、音樂、游戲營收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5、1/3、1/4和4/5。

曾經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屢屢開創先河的廣東,近年積極搶佔數字音樂這一“新賽道”,涌現出酷狗、荔支等龍頭企業。

廣東動漫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全省在冊的動漫關聯企業數量超過20萬家,形成了實力強勁的動漫產業集群。

廣州科韻路,毗鄰金融城、琶洲一條11公裡的路,曾走出網易、三七互娛等企業,被譽為“中國游戲第一街”。科韻路所輻射的周邊,有高校林立的五山片區、有華南最大的高校集聚地廣州大學城。高校的技術、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支撐著“文化+科技”創新的星火在這裡點燃。

如今,全省上下緊鑼密鼓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筑巢引鳳吸引有文化、善創意、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加快構筑“年輕態”數字文化創意新高地提供廣闊舞台。

依托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完善的產業鏈、科技創新能力,廣東不斷催生文化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

騰訊與敦煌研究院聯合打造的“數字藏經洞”,在數字世界生動再現了藏經洞及百年前室藏6萬余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

廣州趣丸在數字人、三維生成、AI音樂等領域發力,推出的多模態生成大模型——天譜樂,成為AI音樂創作大門的新鑰匙﹔

就在本月,由深圳眾擎科技自主研發的PM01人形機器人,在廣州花都融創滑雪場成功挑戰冰雪運動。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廣東文化產業加速融合,必將催生更磅礡的市場。”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預測,依托人工智能與科技優勢,廣東乃至大灣區文化產業作為全國文化產業重要增長極的作用,將在未來不斷凸顯。

倚靠“良港” 乘風破浪“出海”正當時

3月中旬,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詠聲動漫去年上映的新國漫電影《落凡塵》成為現場焦點,不斷收到來自日本、韓國、印度等各國買家的問詢。

“不少海外買家都對中國動畫電影十分感興趣,‘國漫熱’從國內蔓延到了海外。”詠聲動漫海外發行總監劉雅玲介紹。

片中,充滿東方美學色彩的牛郎織女傳說得以重現,也展現了廣東影視在雲端渲染等特效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而“硬核實力”與“浪漫想象”的夢幻聯動,也是動漫電影《雄獅少年》博得好評如潮的重要原因。

《雄獅少年》在日本上映后,獲得新海誠、伊藤智彥等眾多業內大咖點贊。“海外觀眾不但可以從銀幕裡欣賞到南國醒獅,還知道中國除了北京、上海,還有廣東這樣美麗的地方。”制片人程海明說。

從“出圈”到“出海”,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一舞絕塵”,先后在海內外42座城市演出超過200場。去年8-10月,《詠春》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法國巴黎會議宮連續上演,以12天16場的成績刷新我國本土舞劇海外商演時間與場次紀錄。下個月,《詠春》將開啟俄羅斯巡演。

文化“出海”捷報頻傳,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這一“良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擁有成熟的投融資主體,還匯聚了大量內地與港澳的優質人才,並吸引了一批文化科技企業在此落戶,堪稱文化創新的“橋頭堡”。

數據顯示,廣東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約佔全國四成,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以“粵產動漫”方陣的頭部勁旅華強方特為例,通過組建國際化翻譯、配音、發行等全流程人才隊伍,構建全球化發行網絡,為旗下作品推出了100多種語言的譯制版本。“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已在60多國影院持續上映。

文化新業態為嶺南文化IP“出海”打開了新路徑,技術加持讓傳播中國故事如虎添翼,廣東的文化出海“新三樣”(網文、網劇、網游)發展迅猛,備受矚目。

廣東自主研發的游戲產品在海外影響力、海外市場份額、全球用戶規模等方面持續開疆拓土。2024年廣東游戲出海營收規模達到423.6億元,同比增長9.9%。以三七互娛為例,已在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穩居“出海”游戲廠商第一梯隊。

在勢頭正勁的微短劇領域,廣東涌現出《第六隻醒獅》《中華戰舞》等融合非遺、文旅元素的優秀作品﹔深圳通過對微短劇行業釋放政策“禮包”,著力打造微短劇出海基地。

“以傳承與創新為驅動雙輪,深度挖掘嶺南文化內涵,精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嶺南文化一定會煥發出全新魅力與強大活力。”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鳳亮說,以構建新嶺南文明勇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潮頭,廣東必將成為世界更好讀懂改革開放中國道路、中國智慧的重要窗口。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李培 楊逸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