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基層減負添活力 為民服務有溫度

蛇年新春前后,廣州陸續開展一系列關心關愛活動,把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傳遞給廣大新就業群體。圖為收到慰問品的快遞小哥,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受訪者供圖
在越秀區六榕街道,社區干部從迎檢創建中騰出手來,與居民共繪老城活化藍圖﹔在海珠區沙園街道,騎手們收到一系列貼心實用的慰問品,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2024年2月29日,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挂牌成立,標志著這座實際管理人口超兩千萬的超大城市,正式開啟“大社會工作”新篇章。
一年來,廣州以市委社會工作部為樞紐,系統推進基層治理從“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轉變:以黨建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圍繞新興領域黨建、基層治理創新和群眾路線踐行等重點領域,打開社會治理的“新想象”。
從基層治理的減負賦能、新就業群體的關懷,再到民生服務的優化,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以黨建“繡花針”穿起社會治理“千條線”,在減負賦能、民生服務、社會協同等領域形成創新成果,為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廣州樣本。
減負賦能
激發基層治理創新活力
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宏大版圖中,實干者唯有輕裝上陣,才能行穩致遠。
2024年,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以落實中辦督查問題整改為契機,牽頭會同18個市直單位和11個區扎實整改,印發關於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重點任務措施清單,落實38條具體措施。
“得益於為基層減負的實效,我們從文山會海、迎檢創建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精力和居民一道謀發展、為老百姓辦實事。”越秀區六榕街道舊南海縣社區黨委書記何絲麗感慨,基層干部擔子更實、活力更盛,減負成效正吸引著更多年輕人扎根社區。
通過開展“濫挂牌”專項整治“回頭看”,廣州村居綜合服務設施外部懸挂標牌標識由40多塊規范至4塊標牌和2塊標識,內部懸挂標牌由22類規范至15類。同時,規范村(社區)協助行政事務,統籌協調22個部門意見,初步形成第一批村(居)減負事項72項,為基層治理釋放了更多活力。
環境舒心、辦事省心,社區干部和群眾的心也更近了,眾人共議眾人事,也就有了蓬勃發展的土壤。廣州以構建多層次議事協商體系為抓手,推廣城鄉社區民主議事協商“116”工作法,推進議事協商制度向村(居)民小組延伸。
從榕樹頭下,到宗氏祠堂,都成為議事協商的平台。目前,廣州全市16個鎮(街)探索建立多方參與的議事試點,村居100%建有議事廳,累計開展協商議事超過30萬次,形成決議超35萬件,基層治理的直接性和及時性優勢進一步顯現。
黨建引領之下,基層治理不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多元主體參與的“合奏曲”。來到黃埔區雲埔街道盈禧社區,一處3768平方米的閑置地塊從雜草叢生、環境污染嚴重“變身”田壟整齊、樹木蔥蘢的農耕科普實踐基地,正是離不開“社區合伙人”——黨員志願者、轄內企業、專家學者等的多方合作。
在廣州18個街道、25個社區,一種全新的城市鄰裡關系正在悄然塑造:通過整合社區內企業、非公組織等多方資源,探索“社區+企業”“社區合伙人”等運營模式,推進社區建成服務中心、鄰裡中心、活動中心,不斷提升城鄉社區的社氣、社品。
筑牢根基
凝聚新興領域黨建力量
“非常難得和大家一起過元宵節!黨組織像‘娘家人’一樣惦記著我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暖意。”在海珠區沙園街道舉辦的“以心暖新同慶元宵”新就業群體慰問活動上,青年騎手小張高興地說。蛇年新春前后,廣州陸續開展一系列關心關愛活動,把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傳遞給廣大新就業群體。
一碗碗溫暖湯圓,是廣州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激發社會活力的縮影之一。
此外,實施“暖·光計劃”,啟動“求學圓夢”工程,開展“千萬微心願”活動,建設“友好社區”“友好商圈”,創新“碼上通行”機制解決“進門難”問題,推廣“9.9元暖新套餐”“羊城紅騎手”愛心驛站……一樁樁、一件件暖心舉措,為新就業群體編織起一張細密的社會關懷網。
如今,全市布局暖“新”服務陣地2800余個,全年辦理暖“新”實事5505件,通過動態跟進新就業群體的信訪訴求、處境困難和網絡動向,開設“紅棉‘新’聲”熱線,推動風險解決在行業、處置在源頭。
近年來,隨著新就業群體規模逐漸擴大,一群群“城市擺渡人”與市民的日常生活聯系愈發緊密,也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廣州將新興領域黨建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完善黨建工作體系和擴大組織覆蓋,為社會治理筑牢根基。
為夯實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制度基礎,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包括新興領域黨組織強基工程18項舉措和行業協會商會黨建質量提升行動方案。同時,壓實“管行業必須管黨建”職責,調整成立19個市屬行業黨委,健全5大新業態領域直接聯系制度,探索建立行業黨委跨界聯動機制,推動網約車運價等協商工作。
通過部署新興領域黨建集中攻堅行動,持續開展“雙同步”、流動黨員摸查,全年新增單獨組建黨組織182個,選配1700余名黨建指導員覆蓋指導“三新”組織約8萬家,進一步擴大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
如何有效解決新興領域經營發展的各類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一場場“百會面對面”座談會上,300多家市級行業協會商會代表共商改革發展,進一步凝聚新興領域的發展共識。此外,廣州還實施非公經濟黨組織創先爭優“攀登計劃”,選樹標杆黨組織、標兵和5A級社會組織,通過表彰先進事跡,激發了新興領域黨員群眾“創先爭優、勇立潮頭”的精氣神。
服務大局
群眾路線提升“民生溫度”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不止於基層。去年底,廣州公布首批16個“廣州市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創新觀察點(廣州市社會工作觀察聯系點)”名單,並為首批26名社會工作觀察員鄭重頒發聘書,拓展人民建議征集陣地。
“廣州為行業協會商會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統籌了各方優質資源,形成了謀發展、解難題、抓落實的強大合力。”廣州外經貿企業協會秘書長王景輝介紹,協會將形成“黨建+志願”引領、“行業+志願”協同的模式,在平均每年指導2000余家外貿企業申請廣交會展位的基礎上,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廣交會及優質展會資源。
通過一座座、一條條行業協會商會搭建的“橋梁紐帶”,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新動能、新優勢,黨建引領、示范帶動行業協會商會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過去一年,廣州通過精准分流轉辦,有效提升信訪事項受理辦理質效,及時受理率和按期答復率均達100%。
去年8月,廣州成立24支近2000人的信訪志願服務隊伍,覆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各行業領域﹔一個月后,全國首家市級信訪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廣州市信連家志願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共建信訪“信任共同體”,推動信訪工作從源頭化解矛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州社會治理的“民生溫度”持續上揚,吸引了越來越多公眾加入。如今,廣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在市委社會工作部的引導下成立志願服務隊伍,“羊城先鋒”“紅棉老兵”等隊伍愈發壯大,“鄰裡守望”“一老一小一新”“應急互助”等志願服務行動持續開展,推動“社工+志願”模式越走越深,全年累計培訓社工督導人才1600人次,社工繼續教育約7萬人次。
回望過去,竿頭日進。展望2025年,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圍繞“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的目標,推動社會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奮力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廣州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黃楚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