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陽江:奮躍而上 向“新”逐“綠”起新勢

朴馨語
2024年12月11日09:26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綠色低碳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近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綠能產業科技創新分論壇(以下簡稱“綠能分論壇”)攜“綠能之都·海絲名城”陽江城市宣傳片、《陽江綠能產業科技創新示范案例》亮相,向全球參會代表宣講陽江綠色轉型成果,展現中國綠色發展智慧。

幾日后,綠能分論壇在陽江市海陵島正式拉開帷幕。據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助理田原介紹,這是大灣區科學論壇舉辦以來首屆聚焦綠能產業科技創新的分論壇,論壇發布的《陽江倡議》,呼吁各方匯聚智慧與力量,為構建綠色低碳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陽江倡議》發布儀式。人民網 寧玉瑛攝

《陽江倡議》發布儀式。人民網 寧玉瑛攝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作為大灣區、北部灣與海南自貿港交匯點的陽江市,地理位置優越。如何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能之都”,成為陽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風起陽江:優越位置賦能 搶佔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

2024年1月,陽江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綠能之都,建設海絲名城”,奮力推動陽江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

打造“綠能之都”,陽江為什麼能?

“陽江發揮風電資源豐富、港口條件優越、擁有穩定電源、消納條件好、地處南海交通要沖等比較優勢。”站在國際視角,聯合國秘書長高級別咨詢委員會成員,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原院長、黨委書記徐步這麼回答。

約1.23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總長466.8公裡的海岸線,使得陽江在海上風電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目前,陽江市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已建成投產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約佔全省50%、全國13.7%,在建裝機容量8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

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投產。廣東粵電供圖

粵電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投產。廣東粵電供圖

除了海上風電,陽江還積極構建涵蓋風電、光伏、水電、抽水蓄能等多能齊發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截至目前,陽江累計建成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2141.7萬千瓦,約佔全省10.7%,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容量1597.4萬千瓦,佔電源總裝機容量的74.6%,能源結構調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到2030年,全市將建成綠色能源裝機容量超2600萬千瓦、實現碳減排超6120萬噸,有力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綠能分論壇開幕式上,陽江市委副書記、市長余金富作推介時介紹。屆時,陽江將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搶佔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

向“新”逐“綠”:院士領航人才匯聚,打造創新策源地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才。”綠能分論壇期間,與會院士專家聚焦綠能產業的前沿技術和創新方向,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為綠能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指出,衛星導航技術在綠色能源發展中確實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北斗系統可為風力發電提供時空位置賦能和時空信息數據賦能,成為風力發電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通過與通信、5G等技術結合,北斗可實現風力發電全鏈條的智能化,包括建設前期、中期及運維管理等方面。其次,北斗提供的高精准時間標准可改進現代能源的運輸和運轉方式,如輸電、配電方式。”

“廣東超過一半的新能源風機葉片都集中在陽江,我們希望在陽江成立風電葉片回收實驗室,深化對風電葉片回收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促進研究成果在陽江轉化與應用,形成完整產業鏈閉環。”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劉錦茂介紹,未來新能源新材料的發展趨勢會向小型化與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盡量減少與碳相關的材料成分。

綠能分論壇圓桌會議1:共建綠能產業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生態圈。人民網 寧玉瑛攝

綠能分論壇圓桌會議1:共建綠能產業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生態圈。人民網 寧玉瑛攝

當前,陽江正大力打造綠能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承接地。擁有世界首個海上風電學院、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等科創平台,組織開展海上風電柔性海纜保護裝置等綠能領域科研項目23項,成功產出全球首台抗台風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等重大科技成果,多項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

“我認為,科技創新在城市的綠色轉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創新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前瞻性。對於城市來說,誰走在前面,誰搶先一步,誰就迎來了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先機。”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新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廣東省院士工作站站長張小曳說。

據介紹,2023年,陽江研發投入和投入強度分別增長67.7%、62.3%,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長16.7%、18.5%。

鏈動未來:構建綠能生態,賦能產業升級

有了金點子,如何落地生花?還要豐沃產業鏈這個承接的土壤。近年來,陽江高標准規劃建設了7.4平方公裡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打造陽江國際風電城,同步構建“一港四中心”,初步建成了涵蓋能源開發與儲存、裝備制造、運維管理、綜合服務的綠能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眺望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海風吹動葉輪,風電機組正源源不斷向外輸送清潔能源。目前,陽江已形成了從風電葉片、發電機、齒輪箱等核心部件到整機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具備了較強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同時,陽江還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綠能示范產業園建設方面,陽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廣東省政府已批復同意陽江作為試點在省內開展綠能示范產業園建設工作,並積極爭取作為國家在廣東的綠電直供、綠電認証等試點示范。目前,陽江已挂牌成立了綠能示范產業園,並引入了一批新型儲能及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項目。

平台不斷向好,大型企業也在積極發揮“鏈長”作用。“我們牽頭開展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規劃,全力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建設,引進中國電建水電四局、藍水集團在陽江投資海工裝備制造基地,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落戶陽江。投資開發的項目優先使用園區企業產品,累計採購當地設備及施工約260億元。”中國三峽集團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陳新群介紹,公司還是陽江海上風電基金的主要投資方,累計投資金額9.9億元,助力帶動陽江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的同時,支持化解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存在的風險隱患。

本次綠能分論壇,2位院士團隊的重大科技合作項目,以及總投資578億元的17個產業招商項目簽約落地。與此同時,以“立足陽江、協同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綠能產業科創匯客廳”正式揭牌,旨在通過專業化、常態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服務,促進綠能產業重大科技合作項目加快落地、早見成果。

“陽江深入貫徹‘雙碳’目標,主動‘融灣入圈’,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因地制宜發展陽江特色新質生產力,為大灣區和全國產業綠色轉型作出陽江貢獻。”論壇開幕式上,陽江市委書記盧一先表示。

如今的陽江,綠色浪潮正源源不斷奔涌而來。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