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珠海金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恢復耕地, 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

2024年11月06日11:11 |
小字號

為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決策,破解轄區內部分地區存在的空間布局無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態功能退化等“四化”問題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珠海市金灣區圍繞“良田連片、村庄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總目標,積極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其中,為繪就“良田連片”美好畫卷,金灣區大力推進耕地集中整治區建設,創造性建立跨鎮域耕地指標流轉機制,探索耕地總量平衡指標跨區域流轉及生態補償機制項目試點,構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暢通轉化的制度體系,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示范區。

集中連片恢復耕地

推進“萬畝方”農田整治

為破解耕地碎片化問題,落實耕地保護,守牢耕地紅線,金灣區自2022年起連年開展集中連片恢復耕地工作。金灣區的耕地恢復在綜合考慮恢復潛力、實施成本、農民意願以及后期集中管護、種植效益等因素后,均在平沙鎮選址實施。採取“鎮企村聯動+復種養一體化”模式,優先選擇現狀農作物種植效益不高、群眾恢復意願較強的地塊實施,將新恢復的集中連片耕地重新發包給專業種植大戶和農業公司種植經營,同步改善耕地恢復后的水利灌溉田間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將零散的耕地和周邊農用地進行“縫合”,形成集中連片、適宜機械化耕作的優質耕地,實現“小田”變“大田”,目前已累計完成約7200畝新增耕地恢復,並與周邊現狀耕地及1600余畝的墾造水田實現集中連片,整體規模已達萬畝,是珠海市乃至珠三角地區少有的“萬畝方”耕地集聚區。同時,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耕地恢復成果,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生產用水短缺的問題,投入近7000萬元啟動引淡工程。隨著土壤改良技術的持續優化,鹽鹼地的肥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加之優良品種的選育、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以及先進農業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的深度融合,預計該區域的稻谷畝產量將逐年穩步攀升,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第一田”奠定良好基礎。

金灣區在大規模連片耕地恢復1.0版本“萬畝方”耕地集聚區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分類施策推進農業基地建設,創新應用機械化育秧技術、新建智慧排灌、輪作套種等農業基礎設施,創建監測預警、自動防控、高效節水的現代智慧農業示范區,打造2.0版本的平沙鎮“萬畝方”連片種植示范區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約2億元,總建設規模約1.4萬畝,包含生態水稻基地、優質蔬菜基地、精品蓮藕基地、高端水果基地四個片區,規模化種植水稻蔬菜、蓮藕、藍莓等有機農作物,為大灣區提升安全健康農產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共繪生態美麗田園、全民共富的美好農業新藍圖探索提供可復制經驗。

探索建立跨鎮域耕地指標流轉交易機制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高效轉化

金灣區創造性提出對區、鎮組織實施的耕地恢復形成的耕地流入指標,在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時按照“誰使用、誰補償,先補償、后使用”的原則,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跨鎮域經濟補償機制,並印發《金灣區(開發區)耕地“進出平衡”指標跨鎮有償使用方案》,旨在充分調動區屬各鎮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的積極性,保障區域發展公平,大力倡導耕地保護,使耕地恢復實現生態價值轉換。

一是指標確認。耕地“進出平衡”指標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認定的耕地流入流出為基礎,完成耕地保護目標任務並實現年度耕地淨流入的結余耕地指標。二是指標價格。綜合考慮區內各鎮耕地恢復實施成本及后期管護投入等因素,確定區內耕地“進出平衡”指標有償使用價格為每畝10萬元,採取一次性買斷方式實施。三是指標使用。由區級自然資源部門出具各鎮年度耕地“進出平衡”指標認定表,各鎮向區級財政部門繳納有償使用費用,區級財政部門統一進行指標費用調劑撥付。

深化拓寬耕地恢復經營開發機制

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區

一是努力打造耕地恢復3.0版本。在2.0版本的“萬畝方”耕地恢復連片種植示范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從單一的農用地整理轉向農文旅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經。加強與海泉灣、文創園、索卡體育文旅綜合產業基地、平塘河“一河兩岸”等農文旅項目聯動,擴大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對重點文旅項目的供應支持,通過持續強化區域農文旅項目融合發展,推動耕地恢復自身生態價值的延伸轉化。

二是積極參與市級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目前,市自然資源局研究起草了《珠海市耕地總量平衡指標跨區域流轉及生態補償機制項目試點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以金灣區、高新區為試點,探索建立市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的耕地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期間,金灣區作為耕地總量平衡指標出讓方,在打造“良田連片”的同時,可將形成的耕地指標以10萬/畝的價格上繳市級財政,獲得經濟補償,實現金灣區耕地保護在更大范圍的生態價值轉化和提升。

三是不斷完善配套政策體系。一方面,從恢復實施、獎補激勵、引入社會資本、落實種植管護等方面完善耕地恢復政策體系,實現耕地恢復的全鏈條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不斷完善耕地恢復生態價值轉換的配套政策,在《金灣區(開發區)耕地“進出平衡”指標跨鎮有償使用方案》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立“耕地總量平衡指標池”“耕地指標購買價”與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出讓價挂鉤等制度機制,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的轉換。

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從推進耕地集中整治恢復形成“萬畝”耕地集聚區,到創造性建立跨鎮域耕地指標流轉機制,再到探索耕地總量平衡指標跨區域流轉及市級生態補償機制項目試點,金灣區通過多元化途徑,有效促進耕地保護生態產品價值的高效轉化,在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示范區路上一步步走深走實。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