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產品“上新” 服務更要“上心”
近期,各地特色文旅項目頻頻“出圈”:西安大唐芙蓉園,一場“曲江花月宴”帶賓客感受盛唐風採﹔山東臨沂,“跟著團長打縣城”互動項目迸發紅色激情﹔無錫黿頭渚景區,“水上音樂煙火大會”點亮太湖夜景……一批新玩法、新場景、新業態持續涌現,引發熱議。
文旅產品如何掌握“流量密碼”?從這些熱門項目中可以發現,大眾對文旅產品的期待已不滿足於單純的“有”,更要“優”。文旅產品在持續“上新”的同時,還要做到服務“上心”,滿足大眾對“詩與遠方”的向往。
曾有網友吐槽:許多地方的“古鎮”其實是外觀相似的仿古建筑,所謂的“小吃街”,賣得也是隨處可見的奶茶、澱粉腸、大魷魚。由此可見,千篇一律的景點已愈發不能打動游客的心。結合地區特色深挖文化資源,持續“上新”一批知名度高、辨識性強、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旅產品,才能引來客、留住客。
擴大產品供給的同時,提升服務水平也是關鍵。如今,景區的核心競爭力已從“觀景觀光”逐漸轉向“深度體驗”。如何避免游客“來過,拍過”,又“走了,忘了”的尷尬?景區還需要在深度體驗上下功夫。
去年7月,文旅部公布了20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重慶·1949》《長安十二時辰》等一批沉浸式演藝、夜游、街區入選﹔近期,臨沂市沂南縣“跟著團長打縣城”特色互動項目走紅,人們得以在“攻打縣城”的劇情模擬中,體驗硝煙彌漫的戰地歲月……在各類科技手段的助力下,景區可以更好地打造沉浸式項目,用深度體驗抓住游客的心。
景區誠意幾何,游客最有發言權。最近,游戲《黑神話:悟空》爆火,其取景地之一、山西臨汾隰縣小西天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面對景區接待能力有限、排隊時間長等質疑,當地工作人員積極回應,通過現場唱歌、扮演“唐僧”、贈送特色農產品等形式,疏解了游客情緒,“逆轉”了口碑。
服務“上心”,游客才能“舒心”。無論是因燒烤爆火的淄博、熱情待客的“爾濱”,還是虛心改變的小西天景區,這些網友口中“接住了潑天富貴”的地方,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初心。景區應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優化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游客在欣賞美景之余,更感受到一份暖暖的人文關懷。
文旅行業,一頭連著百姓需求,一頭連著消費活力。據測算,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國內出游7.65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未來,要想進一步釋放文旅市場活力,文旅產品還需“上新”又“上心”,讓每一位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